基于真实世界的药物预防药物性肝损伤效果评估文献综述

 2023-02-05 08:02

1.立题依据1.1选题背景肺结核(TB)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是导致健康不良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2019年约有1000万人感染结核病,中国占8.4%,在前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排名第3。

此外,14%的耐药结核病发生在中国[1]。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了标准化疗方案,其由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和链霉素(S)组成,疗程6-9个月,目前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结核病负担高的国家使用[2]。

但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药物不良反应,其中以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最为多见,危害性最大,也是我国药物性肝损伤常见原因之一,轻者表现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重者可致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部分患者因此不得不中止抗结核治疗,从而影响结核病的治疗效果[3]。

美国胸科协会报道,抗结核药致肝损伤发生率为5%~33%,且不同地区、不同人种间可能存在差异。

调查显示,抗结核药致肝损伤发生率在欧美西方国家较低,印度的较高(8%~10%),我国大约为2.5%左右[4]。

在处方中添加保肝药是中国常见的预防方法。

临床应用的护肝药物有水飞蓟素、肌苷、N-乙酰半胱氨酸、肝制剂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