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林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文献综述

 2022-02-14 09:02

全文总字数:4449字

金融支持林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文 献 综 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增加值贸易理论是在Hummels等(2001)“垂直专业化(Vertical Specialization)”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Hummels等构建了HIY方法,基于一国投入产出表(I/O)提出了测度垂直化专业分工的VS指标,对一国出口中的进口成分以及一国出口中被他国作为中间品进口的成分进行研究。但是该理论只在两个假设前提下成立:一是所有进口的中间产品必须包含100%的国外增加值并且最多只有一个国家出口中间品。在HIY模型下,一国不可以进口中间产品,加工再出口半成品到其他国家,一国进口的中间产品也不可以包含本国的增加值。二是无论一国进口中间产品是为了本国最终需求还是出口,该国生产中对于进口中间产品的投入是一致的。然而在加工贸易的情况下,一国出口相对于本国最终需求在生产中的进口中间产品投入更多。因此,这就对垂直专业化的贸易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Chen et al(2004)首先对第二条假设进行了放松,他们利用I/O将中国进口和国内生产的中间投入分开计算,但未能将加工贸易和国内最终需求各自的投入产出系数系统性推断出来。Koopman等(2008)运用标准一国投入产出表确定产业层面的总进出口,再利用贸易数据确定各产业内加工贸易和普通贸易的比重,将总贸易分为普通贸易和加工贸易分别测度,对中国加入WTO前后的国内价值增值比重进行了测算。

一些学者则对第一条假设进行了放松,Wang et al(2009)建立了基于国际投入产出模型的核算框架。Johnson and Noguera(2012)利用GATP数据库和国际投入产出表(ICIO)对全球增加值贸易流动进行分析。Koopman等(2010)在整合包括HIY方法在内的增加值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基于ICIO提出了一个将总值贸易分解为五大增加值成分的多国总框架,不论是HIY下的垂直专业化测量还是其他增加值贸易理论测量,都可以由该框架下的增加值成分或其线性组合来表示。

(二)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增加值贸易理论的基础上,集中对于中美制造业部门贸易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曾铮、张路路(2008)通过传统贸易指标和增加值贸易指标,对1997-2006年中国制造业八大部门对美贸易利得进行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对美贸易增加值绝对值逐年上升,但比重并未改善,中美贸易差额与贸易利益脱节,但未具体探讨影响贸易增加值的因素。刘建江、杨细珍(2011)使用面板协整对于1997-2009中美制造业八个主要部门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美差额和中美失衡背后的利益流向不一致,中国在中美产品内贸易中获益微薄。张咏华(2013)利用国际投入产出表1995-2009年数据对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出口进行分年度分技术类别的测算,对比传统贸易统计结果,分析传统贸易统计所带来的偏差。他认为增加值贸易测算下制造业失衡规模显著变小,而在中高和高技术行业减小幅度更大,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在于低技术行业。刘琳(2015)利用1995-2011年间世界投入产出表测度了中国整体及高、中、低技术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度,她认为中国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下游,但三类技术制造业表现出不同的动态演变特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