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价格上涨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1-12-10 22:28:57

文献综述:

粮食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人民首要解决的难题,为此国内外学者花了大量时间进行相关的研究。对价格与收入的研究,国外学者研究的更早一步,如今,主要有两个观点,一是劳动价值论,二是均衡价格论。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价格由商品价值决定,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价值量由该商品的劳动量决定,即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是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唯一尺度。所以也是衡量生产者商品所能换回的价值量的大小,即交换价值的大小,也可以说是价格的高低。因为在劳动价格理论中,交换价格表现为一种商品和另一种商品的交换比率,即价格( 价格即一种商品对另一种商品的交换比率)。根据劳动价值理论,如果某一商品所能换回的商品量越多,即交换价值越大,该商品生产者的所得就越多,即收入就越多。

均衡价格论认为,商品的价格是其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时形成的均衡价格。需求价格是消费者购买定量的商 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由这一定量商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决定;而供给价格是生产者生产一定量的商品所愿意接受的价格,由这一定量商品的生产费用决定。生产要素持有者所获得的均衡收入,即是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其形成原理同商品完全一致。但生产要素的需求是由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中派生出来的,所以当生产要素供给价格不变时,商品价格越高,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越大,生产要素的需求价格越高,均衡价格也就越高,即生产要素持有者的收入就越多。

而我国“三农”问题也一直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种粮收入, 虽然近年来粮价不断提高, 政府不断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促进粮食生产, 提高粮食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 但是全国农民人均收入仍连续多年增长缓慢, 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严重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对此,我国学者在国内外学者的已有研究成果上就我国粮食价格与农民收入等主题展开一系列的研究。

其中,黄涛(2008)通过对国内几年内的粮食价格波动进行研究,认为影响粮食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有上期粮食产量、上期粮食净进口、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孙梦颖(2014)通过均衡价格理论,联合实际分析,界定了农民收入、农产品产值、农产品价格的概念,认为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为农产品价格、产量和单位生产成本;关浩杰(2013)将农民收入分成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等几个种类,并分别阐述其影响因素,并发现家庭经营收入比重及贡献率在逐步下降;王娜(2015)等重点比较了粮食主产区与非粮食主生产区粮食价格与农业生产成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认为在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综合影响因素中,生产要素投入对粮食生产量贡献较大,经济因素则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贡献较大;唐建成(2015)以四川省为例研究了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发现其中工资性收入占比最大,农民收入增速缓慢且低于GDP增速等现象,他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直接影响是增加农村居民第一产业经营收入,但是,如果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也会传导至其他产业,造成成本上升从而制约经济增长,最终影响农民收入增加;付莲莲(2016)认为学者们在探讨二者关系时,大部分采用的是单一指标,没有考虑到其他经济指标的影响,得出的结果误差会很大,于是她利用变参数模型分析了1985—2013年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民收入的动态影响,发现农产品价格对农民收入的弹性系数有明显的阶段性,据此她认为农产品价格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是时变的,而总体来看,农产品生产价格的提高,还是有助于农民增收;苗珊珊分别从粮食价格波动对区域福利(2014)与农户福利(2015)进行分析,比较粮食价格波动对粮食主产区与粮食主销区的福利差异(2014),并考虑农户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双重身份,单独研究农户作为净生产者时,粮食价格波动对其的影响。

目前,大部分学者都是在直接研究粮食价格上涨对农村居民收入的直接影响,较少着重考虑农业生产成本在其中的影响。本文不仅会分析粮食价格上涨对农村居民收入的直接影响,还将分析粮食价格上涨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以及农产品成本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从而系统的阐述粮食价格、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村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