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推荐下的“信息茧房”困境分析——以“今日头条”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16 05:08

个性化推荐下的“信息茧房”困境分析

——以“今日头条”为例

摘要:信息茧房效应是真实存在的,信息茧房产生的根源在于算法的泛滥,但不仅仅限于算法。“信息茧房”应该是技术、人性、社会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消除既需要技术优化,也需要媒体的平衡报道、社会信息结构的多元化构造,还需要社会评议机制的完善以及市场创新的竞争节律、人们制度化参与渠道的拓展等等。今日头条作为“一套由代码搭建而成的算法”公司,在进行新闻推送时也会优先推荐本平台生产的内容,另外具有重要性、冲突性以及流行度的内容也更容易通过算法筛选过程并进入用户视野。因此除了改进算法技术,提高用户算法素养,建立算法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价值导向十分必要。

关键词:信息茧房; 个性化推荐; 算法黑箱;群体极化

一、文献综述

芝加哥大学法学教授凯斯·桑斯坦在著作《信息乌托邦》中提出了“信息茧房”的概念——公众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往往是跟着兴趣走,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王益成等[15]也认为,信息茧房效应是真实存在的,信息茧房产生的根源在于算法的泛滥,并进一步指出,信息茧房效应是有层次之分的。在算法的冷启动阶段,信息茧房层次较浅;当智能分法平台的用户画像完成后,网络用户很可能会深陷信息茧房不能自拔。也有不少学者认为,信息茧房是望文生义的概念,在实现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陈昌凤等[16]提出信息茧房只是存在于美国的政治语境中的一种比喻。在中国,信息茧房是一个望文生义的概念,造成信息茧房单纯的技术环境在现实社会中很难出现。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贾瑞[1]认为:“这源自人们不可避免的先入之见,网络虽能提供丰富的信息,但制造的却未必是无限开放的社交平台,而是密闭化的空间。lsquo;信息茧房rsquo;是对网络影响另一角度的认知,网络带给个体与社会的并不只是lsquo;开放rsquo;与lsquo;多元rsquo;。lsquo;信息茧房rsquo;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媒体不断去中心化、裂变化、异质化、社交化的内容生产模式,也体现了受众本位主导下媒体主动迎合用户需求的趋势。”

张淑芳,杨宁[2]指出:“信息茧房是一个个人化设计的传播包裹,里头的配件都是事先选好的。网络媒体针对受众接受信息时根据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接触、选择性记忆选择自身偏好信息的特性,借助大数据技术针对不同用户实施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但久而久之,用户会因为自身偏好及个性化推送而接受不到其他信息,只能被动接触到同质化的信息。这些同质化信息形成一种信息茧房,将受众牢牢包裹其中,使受众渐渐丧失敏锐的感受力,弱化受众对凝聚社会共识的公共议题的关注,因为lsquo;信息茧房rsquo;意味着,人们只听他们选择和愉悦他们的东西。”

对于大数据背景下个性化推送造成“信息茧房”的原因,宋佳琳、唐英[17]分析认为个性化推送机制缺乏人文性、平台把关和监管缺位、用户存在内容选择的固化心理等多因素共同导致这一现象。而其中对于推荐算法,从计算机科学中最有名的是所谓的协同过滤(CF)与基于用户和基于项目进行推荐。基于用户的CF通过参考每个相似用户的喜好来估计每个用户的偏好,而基于项目的CF推荐与目标用户选择的项目相似的项目[19]。在个性化推荐技术方面,Guofang Kuang, Yuanchen Li在《Using Fuzzy Association Rules to Design E-commerce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 System》一文中定义了关于自然的冗余模糊关联规则,提出了一种消除冗余模糊关联规则的新算法,以提高实现效率,提出了利用模糊关联规则设计个性化推荐系统的方法[1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