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控碳的路内停车与路段交通流关联特性研究及泊位设置优化文献综述

 2022-10-22 04:10
  1.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1.路段动静态交通作用机理研究

马志雄[1]等为了得到相应交通特征道路上的实际行驶工况,将运动学片断按照道路交通特征分类。针对人工分类的不足,研究了动态聚类法在车辆实际行驶工况开发中的应用。以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前3个主成分为聚类因子,并对运动学片段总体样本采用动态聚类法分类,获得的2类运动学片段分类清晰,分别代表了车辆在交通拥挤和交通畅通的道路上的行驶特征。

张毅[4]将VSP比功率分析方法应用于城市主干路交通流中车辆的运行工况特征,分析影响排放因素,采集数据,建立排放率模型,分析准确的测算实际道路排放因子方法。雷伟,吕林[5]利用OEM- 2100(车载排放测试)系统收集了爱丽舍车在实际道路上运行的实时排放数据,姚志良[4]等利用 SEMTECH-DS 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分析了四种主要排放污染物NOx,HC,CO和CO2的排放率与机动车速度、加速度和VSP(Vehicle Specific Power)的关系,为分析城市主干路排放物的时空分布搭建基础,为交通管控部门环境上的决策提供支持及理论依据。结果显示低速汽车 CO2,CO,NOx和 HC 4 种污染物排放因子总体上随速度增加而下降,随加速度增加而升高;不同行驶下的排放速率:加速>匀速>减速>怠速;各污染物排放速率与比功率(VSP)呈现很好的相关规律。

Y.-P. Wang[20]等以长春市部分主干道为试验研究路段,采用一种车载排放测量仪器在实际道路上进行了单车排放试验,运用多项式回归的方法,整合车辆运行状况和排放数据,建立了单车实际道路微观排放模型。开发了一种可预测不同交通状况下交通干道排放的有效系统,并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但可估算并预测车辆在某一路段的污染物排放水平,还可评价交通管理改进措施对车辆排放的影响。

Hao LIU[21]等针对缺乏许多微观的交通参数来表明各种实际交通运营中的交通排放量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辆比功率(VSP)的模型,用于估算高速公路双回路监测站的交通流量对交通排放的影响。开发了一种创新的算法用于从双回路数据生成交通量、车辆组成和运行模式分布的有关数据。这些参数是VSP的发射模型中的自变量并且利用基于视频的地面实况数据来测试它们的准确度。案例研究表明,交通流状态由运行模式分布,交通的函数体积和车辆成分三者共同决定。这三个交通参数主导了所研究的特定路段的移动来源排放量。基于VSP的模型提供了交通运行和车辆排放影响分析之间的联系。所提出的方法使得利用现有的微观真实世界交通数据进行项目级移动源排放影响的研究成为可能。

Grote等[23]针对汽车尾气排放对城市道路网有着破坏性的影响,拥堵的普遍发生使问题更加严重的问题,评估交通干预对整个网络道路交通排放的影响。提出了一个假设,即最佳电磁复杂度是以交通变量作为输入,允许LGA捕捉拥挤的影响,同时避免详细电磁复杂度,估计车辆水平的排放量。O.˙Ilker Kolak等[22]提出几个数学规划模型,其中包括交通网络上的气体排放的测量。既反映网络用户的路线选择决策,也反映运输管理者的决策。根据交通流定义排放函数,模拟累积排放量,并利用所提出的排放函数,将替代目标函数引入到优化模型中。结论是,需要在这一领域进行更多的研究,既要量化准确性,也要进一步开发明确包括拥塞的EMS,同时保持在LGA资源限制范围内。

陈飞[8]等通过低碳交通模型,对上海交通碳排放现状进行量化分析,研究上海市城市交通结构、交通方式、交通拥堵及管理措施上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情景模式法分析低碳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未来实现目标的城市空间结构及政策治理方法。

许晔等[18]应用国际机动车排放模型(IVE)和实地观测数据,计算深圳市3种类型机动车的碳排放因子和主要道路的碳排放强度,得到深圳市主要道路交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并应用情景分析法,定量化地比对各种低碳交通发展模式。

以上对于路段动静态交通作用机理的研究对交通流和碳排放的关系进行了基础性的且较为全面的研究,并在模型构建与参数选择上奠定了一系列的基础。但是这些研究仍然未直接涉及到交通参数或仅仅停留在总体数据上。本研究将基于特定路段具体的碳排放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获得更加精确、更加直观的研究结果。

2.停车碳排放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