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基地内部道路疏解研究文献综述

 2022-05-11 08:05

物流基地内部道路疏解研究

文献综述

引言

物流与交通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保持物流园区内部交通顺利通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物流活动功能,是交通规划者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这是因为道路交通组织设计在区域物流园区规划中是最重要的规划内容之一。合理的交通组织设计能提高整个物流体系的运营效率,顺利实现物流园区的物流功能,保证物流流程的顺畅和富有效率。因此,在科学合理地设计物流基地的交通组织过程中,正确地确定各道路交通参数,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新建及宏观管理措施的实施,并在物流基地内路网方案的细部设计和整体优化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物流园区的发展时间比物流发展历史短许多,而且在物流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中,物流园区在建设、规模和发展模式上都有一定的差异和各自的特点。20世纪末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实施交通影响评价政策,通过预测大型商业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所诱发的交通需求,分析交通量变化对城市路网和项目周边路网的交通影响,找到症结所在,并找到合理的对策。

物流园区的概念首次起源于日本。1965年,在制定物流园区初期的发展脉络时,东京市为了确保能够招商尽可能多的物流公司,政府充分考虑企业需求,在政策上和土地上给予很多利好措施,规划布局更多先进的物流设施,采用物流企业自营模式,国家不参与物流园区管理工作,入驻的物流企业自己承担经营风险。欧洲的物流业也发展较早。其中最为成功的是德国80年代中期建设的一不莱梅物流园区。其运营模式和日本的不同,不莱梅物流园区最早是由52家企业共同入驻成立,并设立第三方机构对物流园进行监管运营。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家的发展模式,则是由企业作为主导势力发展物流产业,企业对于规划和发展全部自主决策,自负盈亏,完全是在市场的规则下进行发展。

2000年,Van提出了一个系统的物流园区交通影响分析方法,首先通过调査和分析现有交通信息对交通需求进行预测,再将交通量合理地分配到路网中,同时提出相关的评价指标,并建立完整的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2008年, Hartmann通过空港物流园区功能与产业效应的研究,探讨了空港物流园区的功能体系,并结合对空港及物流园区各功能区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交通组织的分析,提出了空港物流园区的功能布局模式。

2010年,Tina认为对物流设施(如转移仓库,配送中心和仓储中心)进行交通影响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并对德国汉堡的物流设施进行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对物流园区进行交通影响分析后可以减少交通堵塞和对周边交通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