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导航的使用调查与分析文献综述

 2022-03-22 20:45:02

《地图导航的使用调查与分析》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出行需求因土地开发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满足出行需求的同时,如何更加便捷有效的出行成为了如今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智能化社会的背景之下,手机地图、车载导航等出行信息服务工具应运而生,并在智慧出行的推动下逐步走向成熟。

其中,手机地图是指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可以提供地图浏览、地点查询导航等基于位置的手机应用。该应用的具体形态主要表现为:定位导航、路线规划、地图浏览、周边信息服务、交通信息查询等。其以便捷易用、数据全面等特点被人们广为使用,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手机地图用户累计规模达7.17亿人。除手机地图外,其他类似产品发展也很迅速,如车载导航的市场出货量至2015年底已高达126万台。可见,地图导航系统在人们出行中的使用情况越来越普遍,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研究显示,地图导航系统在用户心目中最重要的功能依次是路径搜索、定位、导航、离线地图、实时路况、附近搜索、打车功能、街景、地图3D、社交功能和室内景。目前人们将它主要作为一个出行时导航、路径规划的工具[1]。在此背景下对地图导航进行使用调查与分析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研究导航信息系统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以及对人们出行方案选择的影响。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地图导航领域发展迅速,如今的导航服务系统已发展成为包含定位服务、周边游玩、路线优化、实时交通信息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因此,人们对地图导航的研究也逐渐加深,范围逐步扩大。

  1. 国内研究现状

①有关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

手机地图和车载导航都是位置服务软件的组成部分,肖嘉贞从位置服务进行研究并将位置服务软件进行细化,将位置服务软件进行分类,其中生活服务型则是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概括,他从消费者心理、消费者的满意度(满意度是消费者的需求被满足后的一种心理状态,是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期望与实际绩效之间的相对关系网)的角度出发,基于期望确认理论总结出位置服务系统中用户使用意愿与满意度存在正相关的关系[2]

影响地图导航使用的因素还有很多,其中,王风华结合故乡依附感的情感作用,乡音的个性化、社会化等特点,通过归纳分析,确定感知易用性、感知愉悦性、个性化需求、社会影响4个关键变量。研究故乡依附感影响乡音导航使用的感知因素和关键路径,构建接受模型,并提出有关导航系统的发展建议[3]。在手机导航方面,余思莉引用了技术接受模型中的感知有用型和感知应用型作为变量,其次,引入了感知趣味性、感知成本、感知风险、网络外部性等影响用户使用意愿的变量,由此构建手机地图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从而进行影响因素的研究[4]

车载导航方面,陶晶晶基于计划行为模型和技术接受模型对此类产品的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结合期望确认理论,研究消费者对车联网产品持续性使用行为,探索影响用户持续使用车联网产品的因素[5]。此项研究将技术接受模型运用于研究用户对车联网产品的持续使用意愿,是技术接受模型运用当中一次新的尝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