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拌和温度条件下减水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试验分析文献综述

 2022-01-07 09:01

全文总字数:5344字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一、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混凝土外加剂的发展有60多年历史。

本世纪30年代初,美国、英国、日本等已经在公路、隧道、地下工程中使用防冻剂、引气剂、塑化剂和防水剂、早期使用的外加剂主要是氯化钙、氯化钠、松香酸钠、木质素磺酸盐和硬脂酸皂等化学物质。

60年代,混凝土外加剂得到较快发展。

1962年,日本将萘磺酸甲醛高缩合物用于混凝土分散剂,1963年,联邦德国研制成功三聚氰胺磺酸盐甲醛缩聚物。

同时出现的还有多环芳烃磺酸盐甲醛缩合物。

由于这三种外加剂对水泥有强的分散作用,减水率高达20%~30%,而不同于普通的减水剂,当时称为高效减水剂或超塑化剂,此名称一直沿用到现在。

高效减水剂的问世,是继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之后,在混凝土改性上的第三次突破。

在70年代到80年代,针对高强混凝土存在的问题(抗冻性、体积稳定性等)以及流态混凝土存在的问题(如坍落度损失、泌水与离析、耐久性等),许多国家进行了大量基础研究,同时在应用技术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积累了实际工程应用的经验。

我国50年代初开始使用混凝土外加剂,主要品种由松香皂类的引气剂、纸浆废液(木质素磺酸钙)塑化剂、防冻剂(以氯盐为主)等,主要用于水工、港工混凝土工程以及建筑工程冬季施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