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 90m+160 m+ 90 m矮塔斜拉桥设计文献综述

 2021-10-24 15:41:30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前言随着桥梁技术的发展,桥梁结构呈现出两大十分明显的趋势,一是结构尺寸越来越轻薄,二是在梁桥、拱桥、索式桥等基本桥型之间组合,发展成为一种组合体系。

组合体系桥梁极大地丰富了桥梁造型。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拱梁组合体系、斜拉连续梁(刚构)体系等,其中矮塔斜拉桥就是介于斜拉桥和连续梁(刚构)之间的一种组合体系桥型。

矮塔斜拉桥作为一个全新的组合体系桥梁,受力性能介于斜拉桥和连续梁(刚构)之间。

由于其刚柔相济的持点,以及良好的经济特性和美学效果,在近20年来深受桥梁设计师的青睐,在实际工程中被广泛地应用。

一、矮塔斜拉桥的发展及其特点普遍认为,由Christian Menn设计的建于1980 年的甘特(Ganter)大桥, 是斜拉连续梁(刚构)体系桥的先驱,其混凝土箱形梁由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板悬挂在非常矮的塔上,这些板相当于刚性的斜拉索 ,这种桥称为板拉桥。

甘特大桥也被评为了世界最美桥梁之一。

1.1 矮塔斜拉桥国内外发展现状法国工程师Jacgues Mathivat于1988年率先概念清晰地提出了矮塔斜拉桥的设计。

1988年瑞士建成的森尼伯格(Sunniberg)桥不仅是一座典型的矮塔斜拉桥,还进一步融入环境,成为当地一道风景。

矮塔斜拉桥在日本得到较为深入的研究、推广和实践, 日本桥梁界工程师认为这种桥型在经济、技术和美观方面的诸多优点值得人力推广,于是在1994年建成了小田原港Odawara Blueway)桥,该桥在学术意义上是世界上第一座矮塔斜拉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