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和抗菌活性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20 18:54:01

研究背景:雷公藤 (Tripterygium wilfordii)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别名黄藤、黄藤木、黄腊藤、断肠草等,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区[1]。

其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

味辛、苦、性凉,入肝、脾二经,通十二经络,皮有毒,药用其木质部,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通络、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杀虫止血等功效,其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和萜类[4]。

在近几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其研究较多,通过研究发现雷公藤具有很多药理作用,如抗炎、抗菌、免疫抑制、抗生育、抗肿瘤等,目前已广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炎、红斑狼疮及各种皮肤病,均取得了良好效果[2]。

植物内生真菌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中的某一段或全部时期生活在植物组织内,对植物组织没有引起明显病害症状的真菌。

近年来,人们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表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极为丰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中某些产物与宿主的次级代谢产物相同或相似。

因此,利用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开发新药源具有极大的可能性。

大量实验表明,从药用植物内生菌中可以筛选获得重要的抗菌活性物质[6]。

由于雷公藤内含有大量的内生真菌,为探明其内生真菌资源的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特征,可通过组织块法对雷公藤植物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采用打孔法对内生真菌抑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