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体液中醛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02 20:09:20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摸索合适的提取生物体液中的醛类化合物,通过运用不同比例的混合有机溶剂、相分离诱导盐类寻找最适合的提取方法和提取条件,为在血浆等成分复杂的样品中提取饱和和不饱和醛提供新的思路,降低提取过程中的毒性,提高回收率和实验效率,增加醛类提取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二、拟采用研究手段及方法

采用LLE(液-液萃取):以乙腈为主要萃取溶剂,添加氯化钠等盐类作为相分离诱导剂,用低温、离心等方法使生物体液样品中的醛类化合物进入有机萃取剂中,再通过衍生化方法对回收率计算回收率,通过正交实验探讨提取醛类的最优方法。

三、文献综述

醛类化合物在人们生活中广泛存在,是一类化学性质十分活泼的有机物。在自然界中,醛类具有氧化和还原的能力,并且与多种化合物都能发生反应,根据反应物不同生成酸、肟、缩醛和半缩醛等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醛类由脂质和碳水化合物被催化或者氧化生成。醛的氧化与很多种疾病的形成密切相关[1],一部分醛的氧化会导致DNA碱基异常、脂质过氧化、酶失去活性等可能形成病理症状的过程[2],最终导致疾病的产生。为了检测和预防醛类与生物体内分子化合物发生反应引发对人体不利影响,我们应该建立有效的分析生物体液中醛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除生物组织外,醛类广泛存在与自然界的每一处角落。在食品、饮品、环境等方面都有学者建立了不同种类的检测方法。对于这些样品里的醛来说色谱法或气相色谱联用质谱是最便捷有效的检测方法[3],但大部分醛在HPLC-UV法检测时对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不灵敏,对荧光分析法响应也不完全;部分挥发性的醛可以应用于顶空进样的气相色谱方法中,但醛类与衍生化试剂结合后的衍生化产物与直接进样相比,稳定性和挥发性都得到了提高[2],在进行GC-MS分析时电离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因此对要检测的含醛样品进行衍生化会得到更好的检测结果。在衍生化过程时多种衍生化试剂可用于不同分析方法的色谱条件。DNPH与醛类衍生化生成的衍生物样品挥发性和稳定性都不适用与气相色谱仪的条件,但在HPLC-UV法中选择度高、灵敏度高、分离度好,能有效检测出饱和醛类。

在大部分非生物样品中,醛类的提取可以通过简单的有机相萃取衍生、吹干或蒸馏后获得,但在生物体液样品里,血液中的金属离子、脂质等物质及组织细胞中的可溶糖等成分干扰了衍生化结果,使回收率偏高,检测结果与实际含量相差较大。因此,衍生前对生物体液样品中醛的萃取和纯化变成了尤为重要的一步。目前很多方法通过添加酸、溶剂、离心等手段克服样品中其它化合物的干扰,但是仍然经常出现回收率不理想的情况。

液液萃取法(LLE)是基于同种物质在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中溶解度不同的原理进行溶质的提取纯化的,通常两相液体中一相是水溶液,另一相是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分配系数是有机溶剂相中的溶质浓度除以水溶液中的溶质浓度,代表了两相萃取的效率高低。在生物体液样品中,液液萃取的两相分别是有机溶剂相和体液样品溶液相。通过调整萃取液成分和样品的pH等条件调节两项分配系数,调节温度[5]将醛类萃取到有机相中,保留造成衍生化干扰的生物分子在样品溶液中,使衍生化过程更加简便,降低其它杂质分子对回收率、分析图谱的干扰[5][6]。但是液液萃取采用的有机溶剂的毒性和挥发性都很高,在萃取等环节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2],在实验过程中也要进行一定的安全防护。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