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检测硫化氢的荧光探针及其生物成像的应用文献综述

 2021-12-30 20:56:22

全文总字数:4826字

文献综述

1.1硫化氢硫化氢(H2S)是最简单的生物硫醇,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具有臭味的有毒气体。

早期的与H2S相关的文献大多集中于从石油和纸浆产品中H2S的去除。

直到1996年,Abe和Kimura才阐明了H2S的内源性产生和信号传导能力。

在哺乳动物系统中,内源性的H2S主要通过三种独特的酶促途径产生:胱硫醚-β-合酶(CBS)、胱硫醚-γ-裂解酶(CSE)和3-巯基丙酮酸硫转移酶(3-MST)与半胱氨酸氨基转移酶(CAT)。

CBS主要存在于大脑、神经系统和肝脏中,将Cys和Hcy转化为胱硫醚,并释放出H2S。

而主动脉、门静脉和其他血管组织中CSE活性高于CBS,负责心血管系统中H2S的产生,催化Cys和Hcy分别生成丙酮酸和a-酮戊二酸,释放出H2S和NH3。

3-MST主要位于线粒体中,与CAT共同催化Cys产生H2S,如下图。

1.2荧光探针简介荧光探针是一类能选择性识别目标物,并将其转为可检测的荧光信号的有机荧光化合物。

荧光探针主要包括识别位点和荧光团,一般由三部分组成[1-2]:(1)识别基团,实现选择性地与目标物结合,引起探针分子周围的化学环境的变化;(2)荧光团,将识别这一事件转化为可检测的光学信号;(3)链接基团,是连接识别基团和荧光基团的桥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