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酸莫米松乳膏杂质分析方法耐用性试验文献综述

 2021-11-08 22:16:50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引言:

本品为乳剂型基质的白色或类白色乳膏。每克艾洛松乳膏含有0.1%糠酸莫米松,其它非活性成分有白凡士林、白蜡、硬脂酸丙烯乙二醇、二氧化钛、水和磷酸溶液。对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的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湿疹、异位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及银屑病等引起的皮肤炎症和皮肤瘙痒。其治疗和副作用的出现与药剂的质量状况密切相关。长期局部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可造成的不良反应有:刺激反应、皮肤萎缩、多毛症、口周围皮炎、皮肤浸润、继发感染、皮肤条纹状色素沉着或减退。

2、药理学特性:

0.1%糠酸莫米松是一种高亲脂性制剂。在兔的体外试验中显示与二丙酸倍他米松受体相似。可以抑制中波紫外线(UVB)引起的红斑,而且比二丙酸倍他米松和倍他米松戊酸酯的活性更强、作用时间更长。对患者或健康志愿者体内试验显示较少抑制HPA轴。本品外用后很少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志愿者在不封包、连续用药8h的情况下,用本品霜剂及软膏剂分别有0.4%和0.7%发生全身吸收。临床疗效:0.1%糠酸莫米松霜、溶液和软膏用于皮损部位,可减轻其症状和体征,qd,不加包封。不适用于原发性皮肤病毒、细菌和真菌感染及酒渣鼻、痤疮和口周皮炎、肛门周围和生殖器瘙痒症。≤2岁的儿童应慎用。

3、糠酸莫米松乳膏的耐受性的意义:

外用0.1%糠酸莫米松霜(qd)3周内很少发生不良反应,用到6周以上发生萎缩的机率与1%氢化可的松软膏(bid)一样,但儿童外用0.1%糠酸莫米松霜最好不要超过2周。在319例成年患者中0.1%糠酸莫米松霜的局部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在74例儿童患者中为7%。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刺激、烧灼、瘙痒、毛囊炎、干燥、痤疮样皮疹、红斑、触痛和萎缩,均为一过性的轻到中度反应,立即停药即可消退。0.1%糠酸莫米松制剂发生原发性敏感或交叉反应的危险性很低,甚至对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过敏的患者也能耐受。临床试验表明0.1%糠酸莫米松制剂治疗异位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特别是头皮银屑病有效。虽然它与一些最新的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和氟替卡松丙酸酯(qd或bid)、醋丙酸甲泼尼松(qd或bid)疗效比较的资料很少,而且还缺乏长期应用的报告,研究表明它仍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尽管斑贴试验表明它有原发过敏和交叉反应,但这不是重要的缺点。总之,0.1%糠酸莫米松制剂是一个高效、耐受性良好的外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其优点是只用qd,非常方便;近年来糠酸莫米松水液状喷雾剂治疗季节性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也有很大进展;加有己烷甘醇的糠酸莫米松酯性霜专门治疗伴发细菌感染的异位性皮炎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4、不良反应:

(1)皮肤萎缩作用 Kerscher等[10]研究了糖皮质激素的皮肤萎缩作用。每日用药1~2次,共6周,结果无一例出现皮肤萎缩。但是,所有用于实验的制剂包括空白基质均使皮肤厚度有一定程度降低,MF与其他皮质激素基本无差异。Lebwohl等[11]用MF软膏治疗15例中、重度银屑病及10例异位性皮炎,在面部及皱折部位(类固醇敏感区)用药,23例2d后即有好转,2周后明显好转至痊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皮肤萎缩、萎缩纹及毛细管扩张等不良反应。

(2)肾上腺抑制作用 为比较0.1%氢化可的松ˉ17ˉ丁酸酯(LLFC)软膏和0.1%MF软膏多剂量用药对肾上腺功能的影响[12],1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18~25岁)用两药随机交叉治疗30d,在治疗前、中和后测定早晨血中皮质醇和ACTH浓度,并在治疗前和治疗中进行Synacthen测试,两药均能抑制血浆皮质醇浓度,MF比LLFC的抑制作用更强。在两组治疗的全过程中,ACTH浓度正常,且有可比性,而Synacthen测试显示皮质醇水平正常增加,虽然短期内两药抑制作用是暂时的,但MF较之LLFC有更强的抑制血浆皮质醇作用。临床研究表明,MF在疗效上相当于中效至高效外用皮质激素类制剂,而不良反应与低效皮质激素类制剂如1%氢化可的松外用制剂相似。虽然如此,若长期用药,仍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