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的干燥动力学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对黄秋葵现有的干燥方法、干燥动力学以及抗氧化活性的现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论述,分析现有的方法的优越性和可行性,黄秋葵的干燥属于常规的蔬菜干燥,采用常用的蔬菜干燥方法,在多方面的考虑下,分析比较适合黄秋葵的干燥方法,为之后的实验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黄秋葵干燥; 抗氧化; 干燥方法;动力学
一、文献综述
黄秋葵属于食药两用的新型蔬菜,它的嫩果肉质润滑,具有特殊香气和风味,既可生食,也可煮食、炒食、油炸等。黄秋葵营养价值高,它不但含有丰富的多糖(属于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而且各类维生素与矿物元素含量也高于同类蔬菜,对人具有药用保健作用,还可作为动物饲料,因此对于黄秋葵的研究非常具有意义。为了更好的贮藏这类食物,将秋葵这类食物干燥是最广泛使用的保存食物的方法,干燥的目的是延长食品的储藏期,热风干燥由于具有成本低,处理量大,易于操作等优点,是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干燥技术,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营养成分损失较大,热效率低等缺点。于是对现如今的秋葵干燥方法技术进行综合的阐明论述。本文旨在分析现如今的秋葵干燥以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对将要进行的实验研究打下理论基础,在如今已经发表的论文下,对秋葵的干燥动力学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分析,到底哪一种方法是最适合用于秋葵的干燥,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最小,在相同的干燥条件下,对温度和其他环境因素的控制,进行比较和分析,最终目的旨在对秋葵的干燥加工工艺进行改进和完善。现如今的蔬菜干燥方法已经非常的成熟多样了,针对于秋葵的干燥研究也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并且有些方法是基于蔬菜的干燥方法所引伸出来的。
王宏慧,张明玉等[1] 以黄秋葵为原料,采用冷风干燥技术来对黄秋葵进行脱水处理,研究其在不同干燥条件下的干燥特性及品质特征;结合 Weibull 分布函数的物理参数分析黄秋葵冷风干燥过程中水分迁移机制;利用 Fick 第二扩散定律对黄秋葵冷风干燥有效水分扩散系数进行计算,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构建了黄秋葵干制品品质与干燥条件之间的数学模型,以期为冷风干燥在黄秋葵干燥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参考。得出增加干燥温度和进口风速均能提升黄秋葵冷风干燥速率,降低其干燥耗时,但干燥温度对其影响更为明显。黄秋葵冷风干燥是一减速干燥过程,整个干燥主要受内部水分扩散控制。干燥温度对黄秋葵冷风干燥的干燥能耗及产品品质影响更为显著,通过以干燥耗时、干燥能耗、产品复水比、产品色相角、产品蛋白质含量以及产品维生素 C 含量为指标对黄秋葵冷风干燥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当干燥温度为 30 ℃、进口风速为 1.5 m/s 时,黄秋葵冷风干燥综合评分值最高为 0.55,在试验选定范围下,该条件最适合应用于黄秋葵冷风干燥加工中。
李婧怡,段振华等[2] 研究黄秋葵的真空微波干燥特性,并建立了能够描述黄秋葵真空微波干燥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得到水分变化规律,以期为黄秋葵真空微波干燥工艺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促进黄秋葵加工技术的开发。分析不同功率、不同真空度、不同装料量下的干燥曲线。得出结论,在干燥过程中,微波功率越大,黄秋葵干燥至安全含水率所需的时间越短,但当功率达到一定值时,增大功率对干燥速率影响不大;真空度越大,黄秋葵干燥时间越短;装料量越大,黄秋葵干燥时间越长。
忻晓庭,刘大群等[3] 通过比较冷冻干燥和不同温度下热风干燥对冰菜中多酚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筛选冰菜干燥的最适条件,为冰菜的初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实验对其水分含量、水分活度、黄酮、多酚等含量的测定,分析干燥温度对其理化指标、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最终得出冰菜干燥采用 80 ℃的热风干燥最佳。
尚红梅,郭玮等[4] 通过研究比较阴干、冻干和不同温度下热风干燥对菊苣根中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同时监测各种干燥方式下PPO活性的变化,以期找到一种较有利于减少多酚损失的干燥方式,为菊苣药材的初加工提供依据。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