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法合成聚多巴胺及其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2-01-06 08:01

全文总字数:6613字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固定化酶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优越性越来越突出。

例如脂肪酶、漆酶、磷脂酶等,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案例,但是在自然环境中很难满足这些酶制剂所需的最适反应温度。

尤其是在固定化脂肪酶催化降解石油污染物时,自然环境无法满足固定化脂肪酶所需的较高催化温度。

将酶固定在限域结构内,可以提高酶的耐受性、稳定性和催化活性,但会相应提高酶制剂的最适反应温度。

因此构建一个转化光源生成热能的材料平台,维持固定化脂肪酶所需的最适反应温度,保持酶制剂的高效活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类很多发明的灵感都源于自然,贻贝是仿生领域中一个重要的例子。

因其在潮湿环境中具有很强的黏附特性[1],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分析发现贻贝的黏附性能与多巴(DOPA)含量正相关,而DOPA的邻苯二酚官能团在黏附中起主要作用[2]。

自2007年Messersmith在《科学》杂志发表相关文章以来,对多巴胺的研究也是越来越多,多巴胺在弱碱性、有氧环境下可以自聚合形成具有黏附特性的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来模拟贻贝足蛋白,能够在多种基底材料表面实现黏附,并形成一层致密的黏附性较强的连续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