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悬浮细胞培养与植株再生文献综述

 2022-01-06 20:10:06

全文总字数:3388字

文献综述

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iet)为天南星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半夏的块茎为贮存器官,其中75%左右为淀粉,还含有许多有用的药理学成分,如生物碱、半夏蛋白、甾醇、氨基酸等。

其中,次黄嘌呤核苷为半夏药材的鉴别成分[1-2]。

半夏块茎药用有多种功能。

不饱和脂肪酸的药理作用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咳和消痞散结之功效;总游离有机酸的药理作用有止咳,祛痰,体外抑制肿瘤;亚油酸对胆固醇的代谢、输送和排泄起调节作用。

生物碱具有止吐、防矽肺、解毒等功效;半夏蛋白具有抗早孕、抗肿瘤作用、降血脂,护肝和治疗冠心病等多种重要功能[3]。

半夏别名三叶半夏、三步跳、马芋子,为多年生宿根草本,高15~30cm,是一种杂草性明显的植物,主要表现为:具有多种繁殖方式,既可以进行无性繁殖,如块茎和珠芽繁殖等,又可进行有性繁殖,如种子繁殖,从而使得半夏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当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合生存时,半夏地上植株部分逐渐枯黄而倒苗[3-5]。

半夏的干燥块茎为常见的传统中药,入药首见于《五十二病方》第376号方,处方用命冶半夏,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但目前半夏的野生资源濒临枯竭,人工栽培中,半夏普遍受到病毒侵染,腐烂病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导致半夏减产和块茎品质下降,影响其商业价值和药用价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