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粉虫及其粪便中筛选木质素降解菌株文献综述

 2021-11-04 20:47:30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1.研究背景 木质素[1]是一类由苯丙烷基通过不同类型化学键连接构成的聚合物,是植物界中仅次于纤维素的重要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2],堆肥是一种重要的秸秆利用方式,但是秸秆中的木质素阻碍了微生物对秸秆的降解,因此选育高效的木质素降解菌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然界中存在多种生物转化系统可以高效降解木质素,如真菌、细菌和白蚁等。

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并且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能力强和基因操作简便等特点,在木质素生物降解方面起着重要作用[3]。

黄粉虫是一种杂食性昆虫,对秸秆腐殖质具有一定的利用能力,拟从秸秆沼气残渣饲喂的黄粉虫及其粪便中筛选出对木质素具有一定降解酶活的菌株。

2. 木质素降解菌株的筛选微生物降解木质素主要是依赖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等一系列酶的共同作用[4]。

分别以沼渣和秸秆沼渣饲喂获取的黄粉虫粪便为来源,以碱木质素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初筛,随后以含有创愈木酚、苯胺蓝、氯化锰的显色培养基进行复筛,筛选出木质素降解能力强的菌株。

培养观察菌落外脱色圈的形成情况,选择脱色圈大、脱色快的菌种为目标菌[5]。

Poly-R琼脂平板脱色圈法:Poly-R是一种多聚染料,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及漆酶的产生都会使其脱色,是木质素降解酶定性检测的最直接方便的方法之一,在不使用双氧水的情况下就可以检测到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产生,在紫罗兰色平板上有脱色圈则表明有木质素降解酶产生[6]。

苯胺蓝平板脱色法:染料苯胺蓝的脱色与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及锰过氧化物酶的产生有关,但不反映漆酶的产生。

将菌种接种到平板上以后放入恒温培养箱培养,每天观察菌落周围有没有形成退色圈,这种方法适用于过氧化类型的木质素酶的检测,以蓝色培养基中菌落周围的脱色圈的有无来定性检测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的产生与否[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