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医疗”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杭州市下沙大学生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15 10:08

大学生网络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现况分析

摘要:自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后,医疗行业与互联网渐趋融合,正焕发出新活力,发展前景广阔。但是由于“网络就医”模式尚处于发展初期,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普及范围低、就医体验亟待提升、监管不完善等问题。了解大学生网络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现状,旨在为提高网络就医的普及程度与利用水平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就医行为;影响因素

一、文献综述

一直以来,患者对医疗知识的需求始终存在。在曾经的大部分时间里,患者这一需求没有引起医疗服务提供方足够的重视。以往研究和实际情况表明,在医疗过程当中,医生主导着整个医疗信息转移过程,患者对相关医疗知识的知晓、理解与否,并未引起足够的医方重视。即使国家和医院大力倡导患者知情权,但是经过调研访谈发现:由于医学知识对于非医学专业人员过于复杂,一方面医生向患者解释医学知识非常繁琐,另一方面患者听到医生解释后仍然无法理解医疗知识。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对于医疗知识的需求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而这些又成为医患纠纷关键影响因素。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 “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增效升级,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这是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出现“互联网 ”的概念,也将“互联网 ”概念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是第一次将“互联网 ”写入国家经济顶层设计,表明政府对互联网思维理解日益成熟,此后“互联网 ”概念开始升温并得到迅猛发展。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 ”现已逐步成型,并且逐渐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当中,众多行业正不断被互联网颠覆与重构,关乎全民健康的医疗产业也不例外。

此前,网络就医仅局限于搜索引擎、医疗相关论坛、博客等平台。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化、 “互联网+医疗”政策的推进以及各大互联网机构争相投资于医疗领域,互联网医疗APP屡见不鲜,各大医院也建立了掌上医院平台,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医疗服务模式——互联网医疗。[1]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是以互联网为平台和技术手段的挂号预约、医疗信息查询、医疗过程跟踪监测、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医疗健康服务。传统的医疗服务需求是纵向链条衍生的需求,具有多环节性。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可以带给患者一体化的需求,解决了独立环节服务割裂性、效率低等特点,大幅改善了用户体验。从医疗平台的角度出发,互联网医疗能够获得高粘度、高频次的用户。因此,互联网医疗行业正日益显示出医疗服务网络化、医疗信息数字化、可穿戴医疗设备普及化的变革趋向,搭载了互联网平台及应用的医疗产业在医疗服务与管理方面越来越高效化、智能化、便利化,病人则得到更加优质周到而又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提高了健康水平。而高效智能的信息化工作平台,将一部分线下的医疗活动转移为线上的服务与管理,为医务人员的工作提供了便利,节省了就医人员的时间成本,重新配置优质医疗资源,大大缓解了看病难、繁、慢等现状。[2]以阿里巴巴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企业纷纷抢滩互联网医疗,积极与医院达成合作,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平台构建。资本市场的大力追捧更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赖儒斌[3]2016年将网络就医行为定义为:患者在网络环境中,根据自身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医疗服务提供者获取医疗信息。2018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经国务院同意,就促进“互联网 医疗健康”发展提出相关意见,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 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4]可见,在“互联网 ”视角下,网络就医的发展已是大环境趋势。然而“互联网+医疗”对于普通人来说仍然算是一新生事物, “网络就医”模式尚处于发展初期,在实施普及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各种问题亟待解决。

选择具有相对较高知识水平、互联网应用能力较强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其网络就医行为现状,深入分析影响大学生网络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 “互联网 医疗”背景下促进网络就医行为的相关建议,推动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