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导向下的政府执行力现状与对策分析文献综述

 2021-09-25 01:09

全文总字数:3187字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近年来,中国网民的规模正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激增。截止2014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32亿人,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互联网普及率在不断攀升。这就意味着在中国有接近1/2的人通过网络来获取现实生活的信息,比如:政治实事,新闻信息等。互联网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崛起的第四媒体,作为一种融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一体的新型媒体,正影响着我们现在的生活。随着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它不仅是人们相互交流的平台,而且还是人们提供自己观点看法和网络舆论的媒介。

当今,互联网已成为汇集舆情、畅通民意的重要平台和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关注网络舆情,有助于各级党委、政府及时了解民情、掌握民意、集中民智,不断提高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水平,提升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能力,这是网络舆论提高政府执政的推动因素。

众所周知,网络是把双刃剑具有其消极的一面,谭伟《网络舆论概念及其特征》中提及网络是一个高度自由言论的平台,无可避免的,一些负面的,非理性的甚至具有煽动性的言论存在,会对政府正常的政策执行和管理工作开展造成一定得影响,严重时甚至阻碍政府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就是政府引导网路舆论的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妥善处置网络舆情乃是各级政府执政的当务之急。一方面政府要丰富其积极的一面,引导群众更加主动地参政议政,发挥其主人翁的精神,提高政府执行力,推动经济政治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舆论的监管,避免不实的信息混淆视听,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1.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在中国,网络舆论对于政府执行力和决策的影响多体现在政治层面。由于网络的传播最先起于美国,媒体的传播也源于美国,因此美国是最先研究这方面的国家。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在1922所写的著作《公众舆论》里,较早提出了舆论研究中的一系列范畴,如舆论从哪里来,是怎么形成的,它造成了什么样的结果,公众舆论是什么意思,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独立的力量等。这本著作是舆论学的重要著述,也成为了传播学的奠基之作。在这之后,舆论学在美国得到了很大发展,一大批关于舆论的著作开始出现。这些著作对公众、公共意见等概念作了清晰的界定,同时,也详细地分析了舆论和决策的辩证关系、如何测量公众意见等问题。

以美国为例的国外网络舆论监督政府行为的研究大致可以概括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