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情报学教育研究的可视化分析文献综述

 2023-05-17 08:05

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1.1国内情报学教育符合发展需求我国情报学 ( 除军事情报、安全情报) 起源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科技情报工作,学科早期的研究主要面向科技文献组织与服务。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与引入促使我国信息产业蓬勃发展,情报学学科的研究开始转向信息检索、信息组织与信息管理。

进入 21 世纪,随着网络资源的丰富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情报学学科研究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向网络资源组织及服务平台建设等更为广阔的领域拓展。

由此看来,构建一个全面、立体、贯穿情报元素的情报学教育体系和培养方案,实现面向大数据、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的高端情报人才培养,不仅是情报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决定了情报学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1]。

1.2情报学教育新的发展契机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情报学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背景下,情报学教育更背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2],在大数据、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迅速发展这一大背景下,情报学的发展内涵和方向也进行了相应的扩展与改变。

情报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作为情报学整个学科发展的支撑和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也随之进行了相应调整。

1.3情报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诚然,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的颁布为情报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战略指导,但如何使各情报分支学科求同存异、在情报学教育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仍有待探索,如在情报学教育和人才培养调整的过程中出现了与情报学这一学科主体的内涵和外延不相关的一些内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情报学发展要遵循守正拓展的理念。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新文科建设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情报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只有紧密结合自身发展的历史、紧扣时代的人才需求和充分借鉴国外情报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优秀经验,才能培养出一流的情报学人才,打造适应新时代的情报学教育体系[3]。

此外,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科创新与拓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但由于对学科拓展的侧重点存在认知偏差,加剧了情报与信息概念的混淆,淡化了学科应有的情报元素与情报意识,弱化了学科的话语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