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背景下李宁营销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9 11:08

“互联网 ”背景下李宁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本篇文献综述从传统营销理论出发,与“互联网 ”的大背景下进行结合,回顾总结前人的研究,探究“互联网 ”背景下李宁营销策略研究,首先,本文总结了传统营销理论的相关研究,包括STP理论、4P理论;其次,本文探究了“互联网 营销”的相关研究,包括企业营销策略、企业经营渠道改进、企业人员培训等

关键词:STP理论;互联网 ;

一、文献综述

传统营销策略理论

STP理论

STP理论的含义简单而言就是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STP理论是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基础,最早由美国营销学家史密斯于1956年提出。市场细分简单而言就是公司为某一部分的客户提供响应其需求的产品。在史密斯提出市场细分的概念之后,美国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完善了之前理论的不足,提出了目标市场的概念,也就是确定公司所要服务的对象后,根据这些对象的特点建立所服务的市场。而市场定位的概念则是由赖斯提出的,即公司进行各种行为让顾客对公司形成公司所塑造的形象。他认为市场定位综合三者的论述,我们可以简单的总结出STP理论是指企业在一定的市场细分基础之上,确定自己所属的目标市场,将产品定位在目标市场中的目标位置上。

4P理论

尼尔·博登是4P理论的发布者,4P理论的雏形最早诞生于于他在美国市场营销学会的就职演讲中所提出的概念,即“市场营销组合”。这一理论是基于市场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营销要素”或“营销变量”的影响。企业只有对这些要素进行有效组合才能满足市场需求,从而获得最大理论。最初的市场营销组合共有12个要素,直到麦卡锡在20世纪60年代将这些要素概括为4类: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产品要专注于功能,也就式产品独特的卖点,为消费者带来吸引力,价格则是生产商根据不同市场定位所制定的价格策略,是企业品牌战略的重要一环,渠道是企业直接面对的经销商和零售商,成功的企业离不开良好的渠道管理,促销也可以称之为宣传,是品牌宣传的各种行为。之后菲利普·科特勒进一步了确定了以4ps为核心的行销组合方法,为后来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进入20世纪80年代,市场营销学在理论研究的深度上和学科体系的完善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市场营销学的概念有了新的突破。1986年,菲利普·科特勒在《哈佛商业评论》(3~4月号)发表了《论大市场营销》。他提出了“大市场营销”概念,即在原来的4P组合的基础上,增加两个P:“政治力量”(Political Power)、“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他认为21世纪的公司还必须掌握另外两种技能,一是政治权力(Political Power),就是说,公司必须懂得怎样与其他国家打交道,必须了解其他国家的政治状况,才能有效地向其他国家推销产品。二是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营销人员必须懂得公共关系,知道如何在公众中树立产品的良好形象。这一概念的提出,是80年代市场营销战略思想的新发展。用菲利普·科特勒自己的话说,这是“第四次浪潮”。1984年夏,他在美国西北大学说:“我目前正在研究一种新观念,我称之为lsquo;大市场营销rsquo;:第四次浪潮。我想我们学科的导向,已经从分配演变到销售,继而演变到市场营销,现在演变到lsquo;大市场营销rsquo;”。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