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形态中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文献综述

 2022-01-01 22:12:12

全文总字数:5130字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1.1 新就业形态研究综述1.1.1 新就业形态的内涵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正式提出新就业形态这一概念,指出要加大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态度。

关于其内涵,张成刚(2016)提出新就业形态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角度来理解。

生产力角度即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劳动者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与生产系统进行协作,而非传统的人力与机器相配合的模式。

生产关系角度即指互联网O2O平台提供的零工经济或共享经济的工作模式。

共享经济是指将个人提供的商品、服务等聚合到一个公共资源池中(Erickson, K. rensen,2016),其特点包括去雇主化、工作时间碎片化、灵活化等。

何勤、邹雄、李晓宇(2017)认为新就业形态即灵活就业的新形态,劳动者依托于互联网分享经济平台,通过提供服务、资源来获得报酬。

朱松岭(2018)认为新就业形态是伴随着互联网 传统产业产生的,一种还未完全转化为独立形态的新形就业模式,可以细分为兼职、依靠社群经济有偿分享知识、自主创业、O2O平台从业、服务众包五种模式。

汪雁、张丽华(2019)指出新就业形态是区别于签订劳动合同、有固定工作时间要求、有固定劳动报酬的传统就业形态而言的新模式。

1.1.2 新就业形态的特征中国的新就业形态存在四新:就业领域新、依托的技术手段新、从业者与组织的关系形态新以及愿意从事非稳定就业的就业观念新(张成刚,201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