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应急避难场所选址评价文献综述

 2022-01-06 21:01:46

全文总字数:5910字

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应急避难场所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是供灾民紧急疏散、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1]。

应急避难场所作为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减轻自然灾害影响、增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能力的重要举措,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火灾、爆炸、洪水、地震、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安全避难区[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扩张,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日益突显,城市一旦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实施救援难度增加。

为减轻不可预知的重大自然灾害所产生的损失与破坏,应急避难场所是现代化城市救灾疏散和灾后应急避难的重要场所,城市应急避难系统对城市灾后重建及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3]。

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设施服务管理建设,南京市应急避难设施已在市区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建设。

目前,在互联网上可轻易获取现有应急避难场所的相关消息,如具体地址、空间位置、类型及容量等。

南京市常住人口850.00万人,人口密度达1290人/平方公里(面积及人口数据来源于《南京市统计年鉴2020》[4])。

南京城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且高层建筑多,因此,在重大灾害来临时其影响与后果难以预估,应急避难及救援实施难度大,对应急避难场所的数量与空间布局都有较高要求。

南京的城市公园等历史悠久,不宜开辟为应急避难中心场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