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cEngine的中国工业污染时空统计分析系统文献综述

 2021-10-27 22:18:35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一.题目:基于ArcEngine的中国工业污染时空统计分析系统二.课题背景: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工业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近30年来,中国工业主要依靠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在推动中国工业发展的同时,也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1]。

进入21世纪,中国工业化进程持续加快,然而,工业化在助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举世瞩目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

当前,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居世界前列,工业污染排放量占全国污染总量70%以上,而城市是工业污染的主要源地。

2015年城市工业废水、工业SO2和工业烟(粉) 尘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污染总量的27.1%、83.7%、80.1%。

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国家全力推行工业污染治理战略,并将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作为25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坚持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中国环保事业已从简单的环境污染治理上升到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国家战略高度。

当前,急需辨明工业污染的时空格局和发展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2],为政府制定有效的环境政策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3]。

那么,为了更准确及时地监控全国各地的工业污染状况,找出其发展与经济等方面的联系,从而在社会发展能稳固前行的前提下,找到能够改善工业污染状况的政策或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开发一套覆盖全国的工业污染数据统计集合系统。

从需求上来看,中国借助工业发展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的转变,但工业化在助推中国经济实现举世瞩目增长奇迹的同时,高消耗、低效率的发展方式造成的工业污染同样令人震惊。

尽管如此,在某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依然需要依靠一些高污染的重工业行业创造就业岗位,实现GDP的增长,所以设计出来的工业污染监控系统应当对高污染的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重点关注,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明确的统计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污染在东、西部之间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异,所表现出的综合效应是形成了明显的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梯度,即在空间上,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存在从东部、中部到西部逐渐升高[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