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尔王》剧本对“nature”的不同使用方法文献综述

 2022-09-03 22:38:10

试论《李尔王》剧本对“nature”的不同使用方法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对《李尔王》剧本中“nature”的考察研究,一直是莎学研究的重点。“nature”是解开《李尔王》思想之门与价值之锁的密码,剧本对“nature”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以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反映主题思想。本文试图理清《李尔王》中分别代表自然的“nature”和代表人天性的“nature”的使用方法,总结历史与现状,以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李尔王 nature 自然 天性

主要内容概述: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一部社会哲理悲剧,它不是单纯描写家庭成员的关系,而是反映人际关系乃至社会、国家的秩序。它真实地再现了十七世纪初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的社会变革、冷酷的现实以及围绕破坏和维护自然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尖锐斗争,“它标志着它所代表的文明在意识领域发生变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刻。”莎士比亚对由于权欲引起的忘恩负义、灭绝人性的反自然行为进行了无情的挞伐,表达了对人类的仁爱、和谐的自然秩序的渴望。

“nature”一词早在伊丽莎白时代就是个多义词,它具有较宽的涵义,在《李尔王》中,它既包含“大自然”,又包括“天然”(与人造、虚假相反)、“性格”、“人性”、“身心”、“法则”和“秩序”等多种意义,从宏观到微观,从天、地、人、社会的外部客观世界到思想性格的主观内部世界,很难准确地界定其定义范畴。归而纳之,在外为“秩序”,在内为“世界观”。“nature”及其派生词在剧中出现了45次,使用频率最高。这便使之成长为本剧关键词和令人注目的中心主题,正如前苏联注明莎学专家阿尼克斯特言:“从其中看得出一条普遍的自然法则,它保证着家庭到国家的一切人类集体和谐的相互关系。”本文拟就《李尔王》中的“自然”入手,以下是我查阅近年来众学者对于《李尔王》的研究文献后的理解分析。

  1. 代表自然的“Nature”的使用方法

《李尔王》中大量的自然意象拓展了文本的视域,使得作品气势恢宏。

  1. 自然意象

侯斌、卢蓉和张玉堂的《lt;李尔王gt;中的自然意象、服饰意象及其叙事结构》一文中就论述了这一点。在剧作开始,天气晴好,显示出自然界的安宁有序。然而在第一幕第一场之后,当李尔把国土、特权和一切君主的尊严(换言之,这些东西是他的领地上的所有物,是李尔王财富的象征)一起给了自己的两个女儿,当高纳里尔和里根把年迈的李尔逐出家门的时候,狂风大作,一场暴风雨来临了。于是第三幕一开始,悲剧便在狂风暴雨中发展。整个自然界仿佛失去了控制:“瀑布一样的倾盆大雨; 思想一样迅速的硫磺的闪电;辟碎橡树的

巨雷;泛滥的波涛仿佛要吞没了陆地,万物都变了样子或归于毁灭”。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