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叙事下的人性复归——从自然走向自我文献综述

 2022-08-18 10:52:42

旅行叙事下的人性复归

——从自然走向自我

摘要:本篇论文立足于麦克法伦“松散的自然写作三部曲”之《古道》,力求以小见大,从细微处感知麦克法伦独特的自然写作技巧,通过其所开拓的解读自然与自我的旅行叙事新视角,找到从自然走向自我的终极奥义,体悟旅行叙事下的自我复归,从而深化对麦克法伦,乃至整体自然写作与旅行文学的探究思索。由于其创作较晚,目前学术界虽对其自然写作有所关注,但研究成果并不充足。国内外学界的研究多注重于旅行文学这一派别进行探索,厘清其发展的脉络,把握该流派创作主题的嬗变。

关键词:麦克法伦; 自然写作; 《古道》;旅行文学

一、文献综述

本篇论文立足于麦克法伦“松散的自然写作三部曲”之《古道》,力求以小见大,从细微处感知麦克法伦独特的自然写作技巧,通过其所开拓的解读自然与自我的旅行叙事新视角,深入挖掘潜在于一草一木中的细微哲理,以徒步旅行的方式感知潜藏在古道下的岁月记忆与人生哲理,从而找到从自然走向自我的终极奥义,体悟旅行叙事下的自我复归,从而深化对麦克法伦,乃至整体自然写作与旅行文学的探究思索。从自然走向自我,步行是一种“寻访内心世界”、“塑造我们自身的方式”,是一种寻找自由的方式,有时也是一种主动迎接死亡的方式。以下是国内外对于《古道》的研究现状:

麦克法伦“松散的自然写作三部曲”创作始于2003年,《心事如山》、《荒野之境》、《古道》分别出版于2003年、2007年与2012年,以创作数量而言,麦克法伦并不是一个高产的作家,但是其每一部作品皆可谓是不可多得的良作,在《心事如山》中,麦克法伦把登山的过往传奇与自己的亲身历险结合起来,解释了为何这些高耸荒古的风景深入整个西方的想象世界;在《荒野之境》中,他寻访英伦三岛最后的荒野,用双足绘制着几被遗忘的自然地图。链接起过去和历史的人文底蕴;在《古道》中,他行走于英国各种道途,记下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感,言说这些道路和他自己的故事,它们如何通往英国之外的世界和她们所构成的脉络。每一部作品都蕴含着深邃的哲理思考,语言精致而不生涩,叙述自然而不随性,思考深入而不敷衍。就《古道》这一部最为年轻的作品而言,读者可以明显从中感知出麦克法伦创作技巧的渐趋成熟,更为得心应手地将所思所感自然地融于所见所闻中,笔触细腻温婉,口吻亲切自然,由第一人称的视角将自身历险的经历娓娓叙来,兼具了探索自然的真实性与游历的趣味性。作为一位学者型作家,麦克法伦的创作具有不同于其余旅行文学作家的鲜明印记,在忠实地记录沿途风景与个人心路的基础之上,缜密的逻辑思维完美地串联起了哲思与生活,从而使作品不仅仅停留于简单的游记或是枯燥的学术论文。

由于其创作较晚,目前学术界虽对其自然写作有所关注,但研究成果并不充足。国内外学界的研究多注重于旅行文学这一派别进行探索,厘清其发展的脉络,把握该流派创作主题的嬗变,注重分辨流派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体悟其独一无二的艺术特质,感受融汇其中的人文情怀。以下笔者所列文献更多的是学界研究相关流派创作等的重要论述,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

国内相关研究有学者张德明2010年发表于《国外文学》上的《旅行文学、乌托邦叙事与空间表征》。此论文主要论述的是旅行文学与乌托邦叙事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同于对于常见的对乌托邦进行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的论述与比对,作者更侧重于相应文本中所体现出的旅行的空间表征问题,将被边缘化的旅行文学的叙事策略和描写方法重新置于论述的核心舞台之上,其所分析的中世纪以来欧洲及英国的地理-地形学结构描述传统为笔者深入分析把握《古道》独一无二的自然写作特征提供了崭新的思路。2011年学者张德明发表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上的《英国旅行文学与现代“情感结构”的形成》则侧重于论述英国旅行文学与现代“情感结构”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文中指出,英国旅行的风尚早已于十七世纪便初现端倪,在当时,环游欧洲大陆的旅行是上层贵族阶级对其文化精神身份考核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百年来,由于中产阶级不断崛起与贵族阶级渐趋没落,旅行从上流社会的特权逐步步入普通民众的世界,由于岛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人民的航海热情高涨,不断参与海外探险,与此同时,火热的殖民开拓正疯狂地在全世界上演。这一切也就奠定了旅行文学的发展与繁荣。文中所阐述的威廉斯的“情感结构说”为笔者更进一步了解英国旅行文学的历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和研究路径,麦克法伦的自然写作作为英国旅行文学的一股分支,在创作上仍是有保留地继承了某些国内过往旅行文学创作的传统。侧重于自我感知与哲学分析的特性则显然与其“感性”“崇高”的社会文化情感倾向有着密切的关联。启蒙时代的“情感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是多方位的,全面冲击了注重平衡对称的古典美学理念,转向深入挖掘隐藏在理性另一面的感伤主义和情感主义。尤其是对于细微事物的观察与生活百态的体悟强势地打破了学界对于旅行作品的固有观念作为现代性主体“情感结构”形成的标志,移情能力和善感主义在麦克法伦的《古道》中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以上论述丰富了笔者对于英国旅行文学历史的了解,启发了笔者以更为全面动态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古道》,从而找出其与传统旅行作品间的共性和个性,深入挖掘作品的文学意义、哲学意义与社会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