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死水微澜》中袍哥的文化内涵——以罗歪嘴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18 09:43:20

解读《死水微澜》中袍哥的文化内涵

——以罗歪嘴为例

摘要:袍哥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和群体当中产生,并逐步形成为一种和主流文化同源却又相异甚至对立的地域性的亚文化系统。袍哥文化既有历史的正义性、进步性,同时也有其局限性和反动性。故而,在日渐重视区域文化研究的当今学界,作为巴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袍哥文化,也应该有值得我们去关注与探究的必要。笔者拟从《死水微澜》中的罗歪嘴这一人物形象入手去探究袍哥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死水微澜》;罗歪嘴;袍哥;文化内涵

一、文献综述

有着“天府之国”称号的这片相对闭塞但是有着丰饶物产的土地——四川,在我国的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孕育了一种特殊的文化。

众所周知,无论说历史是一种人类已经过去的事实或过程,还是仅仅作为一种人类对于过去的回忆或思考而言,我们都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中华民族至清以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间的这段历史,是一段民族矛盾、社会矛盾都十分突出、政治腐败、国家处于危难之际的历史,同时也是一段思想多元碰撞、融合的特殊的历史时期。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历史语境之下,社会呈现出普遍复杂而又病态的发展态势:移风易俗、秘密结社、官僚腐败等等,不一而足。而正是在这样的特殊历史语境当中,各种民间社会势力开始借着这股“东风”扶摇直上,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无法忽视或者规避的政治力量,也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态,影响甚至引领着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的发展方向。

在这其中,袍哥文化,产生于四川特殊社会历史语境之中,既作为一股重要的社会势力,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力量,在各个方面影响着近现代四川人民的社会生活全部,最终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历史现象与社会现象。众所周知,文学源于生活,又要反映生活,并受一定的地域文化制约和影响。本论题所探讨《死水微澜》中袍哥的文化内涵也不免受到四川对其的影响与塑化,也无法避免坐着在小说文本中去展现袍哥文化与地域文化之间的这种血肉相连的文化渊源。因此,本论文首先着手去梳理与诠释“袍哥文化”的概念与内涵,继而去比较研究四川现当代乡土小说中的袍哥形象谱系归纳其共性特点。并以李劫人小说《死水微澜》主人公罗歪嘴为中心,重点分析罗歪嘴的性格特征,探讨其性格特征中袍哥文化精神内涵的具体呈现。通过文本细读,去梳理小说中罗歪嘴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

截至目前,国内外对于袍哥组织的历史衍进、组织形态、制度规约、袍哥礼俗、社会影响、历史功过等方面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学、民俗学等角度的研究都已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刘师亮在民国二十七年出版的《汉留史》、耘夫的《汉留全史》、朱琳编著的《洪门志》侧重于从哥老会组织的历史发展、组织形态、制度规约作史料钩沉:陶成章的《教会源流考》、侯少煊、雁秋的《哥老会的缘起与清王朝对它的镇压》(选自《四川保路风云录》)、庄吉发的《清代哥老会源流考》、秦宝琦等的《哥老会起源考》、吴善中的《晚晴哥老会研究》、《从啯噜到哥老会》、罗尔纲的《哥老会与湘军》、朱金甫的《清代档案中有关哥老会源流的史料》、沙铁帆的《四川之哥老会》、陆曼炎的《四川的哥老会》则主要针对哥老会的源流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考证、梳理,扩充了史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