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仪礼平议》训诂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5 10:32:41

{title}{title}

经亨颐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评阅表

一、论文题目

俞樾《仪礼平议》训诂研究

二、参考文献

[1]郭在贻.训诂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俞樾.群经平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3]杨天宇.仪礼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4]王引之.经义述闻[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1924.

[5]陆德明.经典释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北京图书馆藏宋刻本影印,1985.

[6]沈昱主编.余杭历史文化研究丛书.文化名人.俞樾[M].杭州:西泠印社, 2010.11.

[7]罗雄飞.俞樾的经学研究及其思想[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12.

[8]王其和.俞樾训诂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 2011.12.

[9]许威汉.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评注[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01.

[10]吴萍.《尚书平议》训诂研究[D].扬州大学,2016.

[11]李香平. 俞樾《诸子平议》研究[D].暨南大学,2010.

[12]孙晓坤.《群经平议》语法观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13]梁文英.《诸子平议》注释校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

[14]邓声国. 俞樾《群经平议bull;仪礼》训释特色[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3,(05).

[15]张先坦.俞樾《群经平议》句读观述略[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

[15]王其和. 论俞樾的训诂思想和方法[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1).

[16]王其和,王明春.《群经平议》训诂失误举例[J].德州学院学报,2012(6).

三、综述完成情况

摘要:《仪礼平议》是俞樾《群经平议》的一部分,主要是俞樾关于《仪礼》的研究成果,对《仪礼》郑玄的注解中他认为错误的部分进行批驳辨正,具有不少真知灼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目前,学术界对《仪礼平议》的研究较少,缺乏全面系统的训诂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将从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等方面深入分析研究俞樾《仪礼平议》训诂得失的可行性。

关键词: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存在问题

一、研究意义

俞樾(1821-1906),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 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俞樾是晚清颇有影响的学者、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人们常尊之为朴学大师,章太炎誉其曰“道咸之冠”。[1]顾颉刚誉之为清同光年间“最有声望”[2]的经学家。俞樾平生勤奋治学,一生著述丰富,《春在堂全书》是他学术成果的总集,近 500 卷,其中有《群经平议》五十卷、《茶香室经说》十六卷、《诸子平议》五十卷、《古书疑义举例》七卷等,为乾嘉学派后期代表作,保存了丰富的学术史和文学史资料。

《群经平议》是俞樾对《周易》《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粱传》《论语》《孟子》等15种中国古代经学文献精心研究的成果展示,体现出俞樾的校勘、训诂古文献的思想和治学方法,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仪礼平议》是《群经平议》的其中一个部分,是俞樾关于《仪礼》的研究成果,见于《群经平议》卷十五、卷十六两卷,颇具价值,虽然篇幅有限,但却有不少真知灼见,具有自身的治学特色。

但从目前世人对俞樾的研究成果来看,多为俞樾的人物传记、文学方面的研究、以及思想研究等等,有关俞樾经学著作的研究并不多,尤其是对其的训诂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俞樾经学受到的关注程度与其经学家的学术地位不符。并且在为数不多的俞樾训诂研究成果中,对《群经平议》尤其是《仪礼平议》的研究甚少,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这也体现出本文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具体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进一步加深人们对于《仪礼》经文的理解,更加准确地解读古书著作。俞樾的《仪礼平议》是对《仪礼》郑玄的注解中他认为错误的部分进行批驳辨正,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具有不少真知灼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是关于《仪礼》的重要研究成果。但是由于当时时代和训诂水平的局限,《仪礼平议》中也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训诂条例有失偏颇,失去了客观的判断标准,训诂方法并不合理,造成了一系列的训诂失误;总体上来看论述较为凌乱,不成体系。本论文将充分参考相关文献,对其中的训诂条例进行逐一考证,在正确合理之处加以补充,在训诂失当之处加以批驳修正,以期为人们进一步理解《仪礼》提供更为合理的参考成果和更加正确的解读。

第二,有助于深化对俞樾经学训诂方面的研究。俞樾在经学训诂方面有自己的建树和治学特点,但是缺少系统的研究。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注疏,通过对《群经平议》中《仪礼平议》部分的训诂研究,包括其训诂的成就与失误,由小见大归纳整理分类各条训诂内容,旨在阐述总结俞樾在《仪礼平议》中表现出的训诂特点,从而达到形成有关俞樾训诂比较全面整体认识的研究目的。

二、研究现状

由于种种原因,直到目前有关俞樾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其中多为俞樾的生平介绍、人物传记和一般性评介,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德清俞氏:俞樾、俞陛云、俞平伯》、沈昱主编的《余杭历史文化研究丛书 文化名人俞樾》等,大致介绍了俞樾的生平概况、俞樾与汉学、公羊学、俞樾的方法论思想等等,可以丰富对俞樾本人的了解。

随着学术研究视野有所扩展,俞樾的经学训诂著作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对俞樾及其训诂学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加,主要著作如2005年罗雄飞著的《俞樾的经学研究及其思想》,主要写了俞樾继承乾嘉时期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的治学方法,遍注群经诸子,并介绍俞樾在校勘、训诂古代典籍方面取得的成果;2011年王其和的《俞樾训诂研究》,内容包括俞樾的校勘学研究、训诂学研究、《古书疑义举例》研究和雅学研究;2012年许威汉的《俞樾lt;古书疑义举例gt;评注》,结合书中阐述的校勘条例,对古书讹误类型予以了梳理总结。

除了著作之外,也有一些学术论文对俞樾的训诂著作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主要文章有2005年罗雄飞的《俞樾校释群经、诸子的得与失》,2010年梁文英的《lt;诸子平议gt;注释校勘研究》、李香平的《俞樾lt;诸子平议gt;研究》,2012年王其和、王明春的《lt;群经平议gt;训诂失误举例》,2013年邓声国的《〈群经平议·仪礼〉训释特色》,2016年的吴萍《lt;尚书平议gt;训诂研究》等。

这些文章大多对俞樾在传统训诂学领域上的成就以及研究思想和方法上的问题加以评述,属于比较外部整体的研究,扩大了对俞樾学术研究的范围,但尽管如此,这些文章涉及的内容仍然只是关于俞樾丰富著作中的一小部分研究内容,全面系统的训诂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尤其是《群经平议》中的许多内容还未有丰富详细的研究成果,所以对俞樾训诂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大的空间和价值。

三、研究内容

《仪礼平议》是俞樾《群经平议》的一部分,和该书其他各卷体例一样,俞樾评论《仪礼》,先举《仪礼注疏》郑玄注及贾公彦疏、陆德明释文等说,然后加“樾谨按”进行平议,多数为辩正意见[3],校勘句读、审定字词意义或者分析特殊的语法、修辞现象,能够在此前已有众多成说的基础上,驳议前人说解,有所发挥,自成一家之言,具有不少真知灼见,有助于进一步加深人们对于《仪礼》经文的理解。总体而言,俞樾的《仪礼平议》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体现出俞樾的治学方法和特色。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俞樾的《仪礼平议》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一些问题,论述较为凌乱,不成体系,很多条例失去了客观的判断标准,造成了一系列的训诂失误,难以让人信服等等。

本文以传统训诂方法为依托,以俞樾的《仪礼平议》为研究对象,辩证地对其进行解读,充分利用传统文献(包括电子文献),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对其中的训诂内容进行进行逐条地检索考证,作出判断,并且在正确合理之处加以补充,在训诂失当之处加以批驳修正,尽量找出更加合理的解释;同时对各条训诂内容进行恰当的归纳整理,总结出俞樾在《仪礼平议》中表现出的训诂特点,形成有关俞樾训诂的比较全面整体的认识和研究。

四、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俞樾的《仪礼平议》为研究对象,所依托的文本为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0年1月出版的《春在堂全书》影印版,所以首先需要校点完成《仪礼平议》;在阅读训诂学著作,了解主要训诂方法的基础上逐条考证《仪礼平议》中的训诂条例,通过语境分析、语义分析、语法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俞樾校释内容进行分析,作出准确的正误判断;在研究过程中将充分利用传统文献(包括电子文献),例如《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故训汇纂》、《汉籍八百种》、《中国基本古籍库》等,通过排比归纳,对《仪礼平议》的条例进行分类;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训诂学知识基础上,归纳出俞樾训诂的成就与不足,由此一定程度上体现俞樾的训诂特点。

然而本次研究由于各种原因,在研究的过程可能将遇到一些问题,具体归纳如下:

第一,本文通过各种途径,力求达到清晰而准确地指出俞樾《仪礼平议》中的训诂成就与失误的研究目的。然而在对部分语言文字条例的考释过程中,前人的说法纷繁复杂,各不统一,引证材料多种多样,并且较多尚无正误定论,因此需要先对前人的研究和判断加以辨正,再次对俞樾的条例进行考证,使得获得正确的考释难度增加。

第二,由于学术界对俞樾经学现有的研究较少,对《仪礼平议》一书的系统研究更是不多,所以能够借鉴的资料寥寥无几。因此在考证的过程中,只能从经史子集等各类古籍著述、古典文献资料及汉语大字典、故训汇纂等工具书中搜集相关证明材料,加以揣摩和思考,也为整体的研究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

四、导师评阅意见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章太炎《俞先生传》,见《章太炎学术史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85页. uarr;

  2.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和儒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 uarr;

  3. 邓声国.俞樾《群经平议·仪礼》训释特色[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3,(05):12. uarr;

资料编号:[280407]

经亨颐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评阅表

一、论文题目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