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震云近年来小说的狂欢化症象——以《我不是潘金莲》和《吃瓜时代的儿女们》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11 15:31:27

刘震云近年来小说研究综述

摘要:21世纪,刘震云发表的6部长篇小说《一腔废话》《手机》《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都受到了学姐广泛的关注。对这一时期的小说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主要涉及了主题思想、叙述特征、语言风格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

关键词:刘震云;新世纪;主题;叙事;语言

21世纪,刘震云小说创作迈入了新的阶段,在二十年的时间里连续创作了《一腔废话》《手机》《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六部长篇小说,并且每一部作品都受到了学界的关注和热烈讨论。对这一时期的小说研究主要涉及主题思想、叙述特征、语言风格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

一、立足于主题思想的研究

刘震云新世纪小说的创作主题具有区别于以往作品以及同时代其他作者的鲜明的独特性。研究学者对于刘震云在小说中表现出的主题思想中展现出较为一致的看法,大多数著作都是从“人的生存困境”进行评述与展开。侯川子在《“人的困境”—刘震云小说主题研究》中指明刘震云的选题虽然很多但是“对lsquo;人的困境rsquo;的连续的不断深入的揭示和凝重的思考”是他写作一直探讨的主题。冯庆华在《刘震云小说论》认为刘震云的《手机》是进入创作新阶段的标志,是刘震云在发现人存在的困境之后力求突破与找寻出路的表现;而他还将《一句顶一万句》和《我不是潘金莲》视为刘震云在出路的寻找的阶段性成果。

“孤独”是研究学者在关注的另一主题。李忠超在《“中国式”的孤独与寻找——评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指出了刘氏小说具有对自我身份所感到的焦灼的“中国式孤独”。贺绍俊的《怀着孤独感的自我倾诉——读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认为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写的是孤独的存在,虽然小说人物是孤独的,但是他们感受不到孤独,也可以认为这不是一本孤独的小说。

除此之外,还有学者认为《我不是潘金莲》这本小说聚焦了“女性”和“权力”两个角度。李梦在《〈我不是潘金莲〉:女性、权力与生存困境》中谈到“《我不是潘金莲》是刘震云创作的第一部有着明确女性意识的作品”,李雪莲二十余年的上访经历是女性在男权压抑下的寻求自身话语权的行为。李梦也指出《我不是潘金莲》描绘了真实的官场生态图,是对基层权力机制问题的集中体现。张晓琴在《〈我不是潘金莲〉:直抵存在之困》中没有提及《我不是潘金莲》是有关于“女性”的主题,但也将关注点落在了“官场”和“生存”的主题上,他认为“刘震云的这部小说,不仅是当代的lsquo;官场现形记rsquo;,更是一部追问存在荒谬的力作”。

二、立足于叙事特征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