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闲情偶寄》中的石头审美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2022-01-12 21:26:34

全文总字数:3472字

文献综述

李渔作为明末清初时期重要的文学家、戏剧家和美学家,在中国的文学、美学、戏曲的发展史上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通过调察分析发现,近十年国内学术界有关李渔的研究一直很热门,平均每年有百篇论文发表,不过专门对于李渔的代表作《闲情偶寄》的研究相对较少。与此同时,关于李渔《闲情偶寄》的具体研究的最终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研究李渔作品中的园林建筑思想,二是探讨李渔作品所折射出的生活美学的观点,三是分析李渔《闲情偶寄》中关于戏曲美学的呈现。

同样,石头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意象,折射出中国文人的种种美好品德以及种种美好的寄寓,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一直都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重要话题,而对于石头之美在李渔《闲情偶寄》中的呈现这一话题的研究目前较少。

本文的研究综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李渔《闲情偶寄》研究文献综述、李渔《闲情偶寄》美学思想研究文献综述、石头审美个性研究文献综述。

  1. 李渔《闲情偶寄》研究文献综述

《闲情偶寄》是明末清初文人李渔从生活情感出发,结合自身的闲情思想所创作的不朽佳作,涉及我国古代生活的衣、食、住、行,以及戏曲、器玩等方方面面。[1]《闲情偶寄》自问世以来便备受推崇,根据目前的资料可以看出:

专著上,一方面,《闲情偶寄》发行出版后有多个版本,重要的有:《闲情偶寄》十六卷(清康熙十年翼圣堂刻本)、《笠翁偶集》六卷(清雍正八年芥子园刻本)、《李笠翁曲话》(曹聚仁校订,上海梁溪图书馆排印,1925 年发行)、《闲情偶寄》(贝页山房排印,1936 年发行)、《李笠翁曲话》(陈多注释,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李笠翁曲话注释》(徐寿凯注,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李渔全集·闲情偶寄》(单锦珩编,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 年版)、《闲情偶寄》(江巨荣、卢寿荣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版)等[5]

另一方面,杜书赢教授撰写的《李渔美学思想研究》从现代美学的角度,把《闲情偶寄》的戏剧美学、园林美学、仪容美学作为研究对象,从而李渔的美学思想得到了充分的阐述和总结,体现出李渔美学思想的精髓。[3]这是国内目前比较系统研究李渔美学思想,并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著作。此外还有肖荣的《李渔评传》(浙江文艺出版杜,1985年版)、黄强的《李渔研究》(渐扛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4]

论文上,近年来关于李渔《闲情偶寄》的研究可谓是如火如荼,通过检索可以发现有关,截至2021年01月有关李渔《闲情偶寄》的学术期刊在中国知网上有463篇,在万方数据上总文献量达到564篇,在维普数据也有381篇。而关于《闲情偶寄》的研究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种是从微观角度,从某个角度出发来探讨《闲情偶寄》中某一类话题,例如李杰的《论李渔的园林美学思想》(2010)结合计成的《园冶》来对李渔《闲情偶寄》中呈现的园林美学思想进行系统的分析。另一种是从宏观角度出发,把握全书的脉络结构,系统的阐述李渔的一些思想,例如陈建新的《李渔造物思想研究》(2011)系统地梳理和阐释了李渔的造物思想,以挖掘新时期背景下的艺术家创作理论内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