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奇想”套娃外观图形及衍生品设计文献综述

 2022-05-16 09:05

文献综述

套娃是俄罗斯独有的一种木制玩具和工艺品,套娃一般由多个具有同样图案的木制空心娃娃嵌套组成,大多为圆柱形,底部平坦,通常有5、7、12、15层之分,它们都是木制纯手工雕刻、勾花上色的,观赏、收藏价值兼备。[1]1900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俄罗斯套娃一经亮相,就以其鲜明的俄罗斯民族特色征服了观众和评委而获得奖章,成为了本次巴黎世博会的亮点之一。[2]从14世纪至今,套娃工艺品经过能工巧匠们的改进,既有独特的俄罗斯传统绘画特点,又不断融合东西方现代文化,可谓古现代艺术交融的精华。[3]

最初的套娃是常见的圆脸红腮传统女性,由于世世代代工匠精湛的雕刻和绘画技巧以及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积淀,俄罗斯套娃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其素材也越来越丰富。[4]十月革命后,套娃开始呈现出政治转向,1920年后的很多套娃里有了各种社会阶层,以及著名革命人物,甚至还有敌人的形象。从1930年开始,由于国家资本主义在各个城市接管了工厂生产,苏维埃共和国的影响力也慑入北半球各角,一些远东人的形象,包括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也混杂进了套娃帝国。还有各色各样的包含着苏维埃共和国不同民族的套娃:一个俄罗斯族的农民的肚子里跳出一连串乌克兰、白俄、高加索和中亚各族。也许是苏联时期万众如一的革命面孔,套娃在1950年之后渐渐定了型,有了统一的制式:圆脸并带着微笑。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在太空计划上的跃进也为千篇一律的套娃家族增添了几张个性化的脸,比如苏联第一位太空人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和一些最早探测宇宙的国民英雄。

苏联晚期,随着各种外来潮流的冲击,套娃的形象风格趋于越来越开放和多元化。可以看见它开始精于修饰,戴上了华丽繁琐的装饰花,颜色上一摆以往的灰色单调。往往是外面一个最大的在唱主角,肚子里的宝贝甚至有超过25个的。

今天的套娃又赶上了时代的潮流,俄罗斯体育明星、知名领袖以及流行歌星等都被画在套娃上。但是,大多数套娃还是很传统的样子。

伴随着中东铁路的贯通,“套娃”的制作工艺被俄国人带到了黑龙江尚志一面坡镇,成为中俄友谊的见证。自20世纪50年代初,一面坡老民间艺人重拾“俄罗斯套娃”技艺,制作出第一个国产的套娃,自此衍生了一面坡镇的套娃产业。随着时间的变迁,一面坡套娃工艺水平、花色品质、木质漆质的档次也不断提高,相继出现平涂彩绘、烙画烫金、磨砂、烤漆等多个工艺品种。产品远销俄罗斯、法国及德国,一面坡的套娃市场份额占内外市场的90%以上。套娃产业已经成为一面坡乃至尚志木制品工艺中的一大亮点,驰名全国。[5]

黑龙江省延寿县农民刘文彬首创的“中国风”民族艺术套娃,因其烙刻的“八仙祝寿”和“吹箫引凤”等图案格外华丽精美,在哈博会上引得参观者频频驻足,赞叹不已。其中一个最外层高70厘米、直径28厘米,里面最小仅有大米粒大小的50层套娃,每一层都刻画着不同的中国民间神话故事,更是让观看者称奇不止。刘文彬将中国风景、中国人物、中国文化等民族艺术元素注入套娃制作,经过几年潜心研究,刘文彬熟练掌握刻、画、烙、镂空丙烯画等套娃绘制技法,以中国民间故事、寿星、财神等为主题设计图案。他制作的烫画套娃,精致美观,加之浓厚的民族文化意蕴,渐渐在市场上打开了销路。如今,上门订货的客商接踵而至,刘文彬的套娃常常供不应求。据了解,哈市中央大街附近的俄罗斯工艺品商店里,凡是带有中国元素的套娃,均出自刘文彬之手。[6]

套娃广场的地方性特色在于设计者对俄罗斯套娃的创新。俄罗斯套娃一般由多个一样图案的空心木娃娃一个套一个组成,满洲里套娃广场上的套娃则变成了功能性套娃、观赏性套娃及异形套娃。其中,主体套娃内部为高档西餐厅和演艺大厅,外部彩绘图案由三个美丽可爱的女孩组成。在这个主体大套娃建筑的周围有8个可以卖旅游产品的功能性套娃(高5米、直径4.5米)和192个绘有不同图案的观赏性小套娃(四种规模高3米至1.5米,直径2.1米至1米)和异形套娃(杯子套娃、波浪形套娃、垃圾桶套娃等)。[7]

2012年,芬兰设计师宋阿木(AamuSong)和约翰·奥林(JohanOlin)为了筹备“俄罗斯之秘”展览,开启了俄罗斯传统制造业的探秘之旅。从莫斯科到乌拉尔地区,再从西伯利亚到高加索地区,他们从所见所闻里提炼出能代表俄罗斯的设计元素,套娃便是其一。在传统木旋工艺的基础上,谢苗诺夫艺术工厂和宋与奥林联合设计制作了一系列新颖有趣的套娃作品。寂寥的极地、广阔的森林、多变的四季、丰富的物种、独特的民俗在宋与奥林的笔下,有了新的生命力和色彩,一反身着俄罗斯传统服饰的女孩形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