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格”百鬼夜行插画及衍生设计文献综述

 2022-04-26 22:51:23

文献综述

曾经妖怪是引发身边奇异事件或怪异现象,尤其是行为令人感到恐惧的鬼怪,人们为了抚平怪异现象所带来的恐慌,于是将之归咎于妖怪作祟,在逐渐从想象中催生出各种风格的鬼怪。研究妖怪文化可以探索发现古时候日本的自然观人生观。而现在妖怪文化更像是一种神秘的信仰。以妖怪为题材的影视动漫作品层出不穷,妖怪的形象也在不断变化,现在的妖怪更像是现代人的情感寄托。柳田国男认为“妖怪是由失去信仰的神降格而成的”。而妖怪也并不是善恶分明的,这也促使了妖怪具有相当饱满的形象。妖怪文化发端于古代中国,随之流入邻国日本。并且在日本这片土地上经过一代代的流传和发展,形成了以大和民族精神为内核,妖怪形象为外在表现得妖怪文化。江户时代后期,浮世绘画家鸟山石燕的《画图百鬼夜行》、《今昔画图续百鬼》、《今昔百鬼拾遗》、《画图百器徒然袋》系列为妖怪文化志的集大成者,这四册妖怪画卷,合共描绘207种妖怪,都是我们现在经常能看到的日本妖怪原型。其所建构的妖怪与人类共存于现实的体系中,至今仍影响着妖怪相关作品的创作者[1]。对妖怪文化的研究不仅仅是停留在他们的表面,我们应该由浅入深去解读每一个妖怪背后的故事。从不同时代繁多的妖怪题材作品中,我们能够发掘出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自然观、人生观、文明观以及社会观[2]

曰本人情感上和性格上有着极端的矛盾,鲁思bull;本尼迪克特曾在《菊与刀》中说过“日本人生性及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从上文提到过的妖怪形象又何尝不是具有这样的两面性,它们杀戮与救赎并存,恨与爱交织,邪恶与善良同在,是代表日本人民最本真、最原始的特质。[3]

“当岩石草木会说话的时候,要怪就已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了”[4]。妖怪最初是诞生于人类对身边奇异事件和怪异现象的恐惧和不安,妖怪诞生于人类的想象,却又成为了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因为日本地处较为特殊的地理环境,身为一个岛国,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都是家常便饭,再加上野兽的威胁、生老病死之类都没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解释,长久以往,妖怪便从人们的恐慌中应运而生。在进入封建时代后,日本的社会形态发生了改变,农耕渔猎的生活使得以妖怪为主题的民间故事在祖辈的口头添油加醋地再创作。在平安时代妖怪文化到达了鼎盛,妖怪从传说变成了一种信仰。室町时代,也就是和中国的宋代时间相当的时代,此时的日本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文艺复兴。社会比较安定,人们也丰衣足食。在这个时代许多至今大家仍有所耳闻的妖怪诞生了。山童,泥田坊,轮入道等就是这其中的一部分[5]。在江户时期,妖怪文化繁盛,并有许多与之相关的画卷。而真正出现“妖怪学”一词的是在明治时期,由哲学家井上圆提出。辄后,一批日本学者发起成立了“妖怪学”研究会[6]。同时期历史学家江马务编纂了《日本妖怪変化史》,民俗学家柳田国男编纂了《妖怪谈义》、《全国妖怪事典》等著作,在日本国内引发了“妖怪学”的浪潮。

时至今日,妖怪的形象不断流传至今,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妖怪都来自于鸟山石燕的《图画百鬼夜行》。江户时代的妖怪绘师当首推鸟山石燕,他不仅承袭了与土佐光信同时期的大和绘画师狩野正信、元信父子创立的“狩野派”的画风,还培育出了如浮世绘美人绘大师喜多川歌麿,歌川流浮世绘创始人歌川丰春等著名画师。与此同时,鸟山石燕还师从俳句大师东流斋燕志学习诗歌。永安5年(1776年),鸟山石燕因完成《图画百鬼夜行》而名声大作,成为了出名的以专门绘妖绘怪的妖怪绘师。[7]《图画百鬼夜行》中记录了特点各异的妖怪两百余个,也基本确立了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日本妖怪的原型,也影响了日后的一批画家,如水木茂、京极夏彦等。

战后的日本,随着动漫和电影事业的发展,日本妖怪的形象更趋近于可爱和人性化。水木茂是日本妖怪漫画第一人,他的著名漫画鬼太郎曾风靡一时。此后日本的妖怪题材漫画层出不穷。譬如高桥留美子的《犬夜叉》、绿川幸的《夏目友人帐》以及以宫崎骏系列的动画影片等。

妖怪文化对日本动漫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在许多动漫作品中都能看到妖怪文化所打下的烙印。换句话说,所谓“影响巨大”,并不是有一小拨人对妖怪文化做专门研究,而是妖怪早已成为了动漫产业中人尽皆知的题材,类似是一个巨大开放的资源库,谁都可以拿来用,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实,若妖怪文化只是出现在特殊的几部动漫作品当中,它就不足以证明妖怪文化在日本巨大的影响力,因为也许是某些作者本来就对妖怪极感兴趣便自然会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出来。然而事实上,在日本漫画中一些看似与妖怪毫无关系的动漫作品中也会出现妖怪的影子,这就足以证明了妖怪文化对日本漫画文化及日本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在日本妖怪题材的动漫层出不穷,不断涌现,更能说明妖怪文化的“复苏”热潮并没有降温[8]

国内志怪文化起源于《山海经》,《山海经》于奈良时代(相当于中国的隋唐)甚至于跟早传入日本。当时中日往来密切,日本曾十几次派遣遣唐使来学习中国文化、制度,《山海经》就是在此时传入日本,开始了其在日本千余年的传承、融合、借鉴之旅[9]。随后才有了现在绮丽的妖怪动画。国内对于妖怪动画的研究理论可以从专著、论文、期刊等学术文献中发现,主要针对日本动画形象、动画传播、动画产业、动画形象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等方向的研究。其中李涛博士所著《美日百年动画形象研宄》(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4月)一书,对曰本的经典动画形象从史学、美学、传播学、符号学进行了详细分析。该书虽有对动画中的形象研究,但没有针对妖怪这一形象进行深入探讨;还有一些关于动画形象造型设计的书籍,基本是属于基础性的造型技法,实践性较强,但理论性偏弱。由周英博士所著《怪谈: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一书,对曰本动漫中的妖怪文化有着较为清晰的梳理和分类,对日本妖怪文化的历史也有一定的介绍。然而作者主要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解读日本动漫中的妖怪,以及妖怪文化对日本动漫的影响,没有从造型艺术的审美角度分析妖怪形象。不过此书中附有知名漫画家李墨谦先生的《百鬼夜行》系列插画,画风淳朴、简洁,为日本妖怪形象研究提供了具象化的参考价值。日本民间对妖怪的“非正式”研究一直存在。明治时期以来,日籍作家小泉八云和民俗学家柳田国男、折口信夫等人,都对日本的传统妖怪做了系统整理和研究,由此渐渐形成了今天的“妖怪学”。柳田国男编纂的民间传说集《远野物语》,收集了民间流传的种种关于妖怪的传说、民谣等作品,此著作主张妖怪能反映民族特性,被誉为日本民俗学的圣典。世界妖怪协会会长水木茂先生著有《图解日本妖怪大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日本718种著名妖怪,对妖怪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1959年水木茂开始创作《咯咯咯的鬼太郎》系列,1968年《咯咯咯的鬼太郎》被制作成TV版动画,后又被摄制成真人版电影,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在当代动画大师宫崎骏的电影中,妖怪形象尤为丰富,从《平成狸合战》(1994年)中的狸猫形象、狸腹鼓、狸猫幻化的“百鬼夜行”、狸猫合战,到《幽灵公主》(1997年)中的山犬、野猪、仁兽麒麟大神,再到《千与千寻》(2001年)中的“舞首”、琥珀川小白龙、河伯、无脸男,这些都是从日本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而创作出的一部部画面纯美、意境清新,同时又饱含人类之爱的优秀作品。近几年来的日本动画连续剧中,妖怪题材的出现屡见不鲜,如《犬夜叉》(2008年)、《虫师》(2005年)、《夏目友人帐》(2008年)等都得到了市场的肯定[10]。可以说虽然妖怪文化源自于中国,但是在日本却得到了更加充实的发展。

日本妖怪动画的出现,让妖怪世界形成了一座大宝库,给日本动漫产业又添上丰厚一笔。遭遇奇特、长相怪异的妖魔鬼怪们并没有因其丑陋而被时代拋弃,反而是成为了动画世界中的艺术经典和产业亮点。水木茂先生的《咯咯咯的鬼太郎》声名大噪后,为了回报家乡就将《咯咯咯的鬼太郎》授权给他的家乡一一日本境港鸟取县。于是在这里就有了一条水木茂大道,在这条路上你随处都能见到形形色色的妖怪突然出现在你眼前,让你切实的感受到浓重的妖怪文化,并且只有在这里才可以购买到众多动画《咯咯咯的鬼太郎》里的妖怪形象衍生产品,甚至你会发现在这里许多特色美食店铺装修也是以妖怪为主题。日本让妖怪文化融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