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楼梦》文化的灯具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2022-07-24 13:47:15

摘要:本文基于各类关于《红楼梦》文化元素分析﹑灯具设计等文献的基础上,从青年对于《红楼梦》的文化元素﹑我国灯具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文化元素在灯具设计中的运用现状﹑灯具设计的发展趋势,梳理了《红楼梦》中可以运用到产品设计中的文化元素和灯具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对《红楼梦》灯具设计有所帮助。

关键词:《红楼梦》 文化元素 灯具设计 现状 发展趋势

  1. 《红楼梦》的文化元素

《红楼梦》是一部宏大完整且精致无比,展示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巨著。这本小说可以被称为是研究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书中展现了当时贵族和平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园林艺术、古代建筑、服饰、饰品、礼仪风俗,饮食文化,家居文化到中医,无所不涉及。在世界文学史上,对于研究某一特定社会文化,很少有文学作品能与《红楼梦》比肩。

根据赵莹[ 5]的统计,《红楼梦》中关于日常生活的相关信息可以分为服饰、饰品、餐具、食品、家具、日常用品、室内装饰品与建筑,共计八大项,见表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服饰被提及的次数最多,其次是食品和餐具。由于《红楼梦》中描绘的是中国18 世纪豪华贵族们的日常生活,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美学价值,也是《红楼梦》中人物身份与地位的体现。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主要人物除了贾宝玉之外,其他的人物都是以女性身份出现的。除了主角贾宝玉外,曹雪芹主要用笔墨塑造了“金陵十二钗”这十二位各具特色与风韵的女子。书中所涉及到的用品,相较于其他小说而言,更富有女性气息。对于这些用品的信息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中人物形象和时代特征,从而运用的产品设计中去。

1.服饰:《红楼梦》中人物多达400 多人,仅以织品和绣品为例就多达50 种、1949 件[1],服饰更是丰富多彩、各富个性,在人物的衣着描述上相当详细和地道,不同人物在不同季节都具有不同风格、不同造型的服饰形式表现着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所处的地位,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

贾宝玉和王熙凤是以高贵、华丽美为表现特征的典型人物,作者为了表现贾宝玉在荣宁二府中的特殊地位对其服饰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以王熙凤为例,作者对她的服饰描写为“金丝八宝攒珠髻”,“朝阳五凤挂珠钗”,“赤金盘螭缨络圈”,“缕金百蝶穿花大红缎窄褃袄”,“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翡翠撒花洋绉裙”,王熙凤通过她的服饰来体现其高贵和华丽,以彰显其在贾府所处的高级地位,由此可见,王熙凤正式礼仪场合是浓妆艳服,总是搭配着她的伶牙利齿、能言会语,是在鲜明的烘托一种奢侈、华贵及由其气质散发出的泼辣、刁钻的性格特征,毋庸讳言,是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家庭角色决定了王熙凤必然的着装结果,王熙凤从头到脚攒珠嵌金的特意装扮的衣着与其“粉面含春威不露”、“少说有一万个心眼”的个性特征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其“辣”的形象特征。

薛宝钗和林黛玉则以典雅、含蓄美为表现特征的典型人物,作者以其服饰形象含蓄和隐晦的来描述人物性格。薛宝钗是“一色半新不旧”的衣裙和“上袄下裙,外罩比肩褂”,朴素、不尚奢华,林黛玉只是“素色小皮袄,配上浅灰色坎肩和粉红小花裙子,极为素雅,装扮也非常简单,仅有一赤金扁簪”,作者用素雅、朴素的装扮衬托出她们各自特有的高洁、冷傲性格特征和寄人篱下的地位。

作者曹雪芹深刻且细致地运用各种艺术语言,尤其是服饰艺术语言,来表达书中人物的外表、容貌,和独特的气质、品位,都能够与书中人物形象的社会地位、个性特征相对号入座,展现出《红楼梦》服饰文化的精髓。[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