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纤维艺术装置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文献综述

 2021-11-15 09:11

  1.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文明水平的不断进步, 人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大, 公共空间也越来越多, 使得公共空间的艺术品越来越被人们所需要。而纤维艺术是流传久远的艺术之一, 当下的艺术设计师们也更多的将纤维艺术应用在公共空间中, 如商业空间, 图书馆, 公园等。纤维艺术可以将人与环境联合起来, 让人们能够与这些艺术建筑和环境相沟通, 但其实际作用又不仅局限于此, 本文对纤维艺术进行研究, 从其的起源和发展, 到其材料特性, 再到其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特性, 最后总结得出纤维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

  1. 课题国内外发展状况:

艺术家们总是不断的进行着创作, 使自己的思想和个人艺术风格能够得到完美的表达, 这也是艺术不断的发展的必要过程。纤维艺术作为公共空间应用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 其注重与空间的融合。[1]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创作者的不断创新和尝试, 尝试不同材质和表现手法, 就会带给大家新的作品。这将是对纤维材料更高层次的艺术运用。同时纤维材料的丰富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 使纤维艺术作品包括隔寒、防潮、柔光、静音等各种实用的功能及装饰性能, 使纤维作品不再是高挂的艺术品而且走进寻常百姓家, 除满足人们实用的需求外, 还会给人美的心理享受。

美国纤维艺术家南希, 将少数民族编织艺术融入到公共空间中的大型作品, 体现了对于一种期待中的象征情境的追求。她将关于民族的历史和符号在公共场所如医院、学校、商业中心中进行重现。墨西哥民族的传统图腾、双蛇图案、传统的浓重色彩等等, 营造了一种象征的民族情境, 这种民族符号具有特殊的历史, 对于其族人来说, 代表着神圣不可侵犯的伟大力量。在当代的公共空间中对之进行巨大化的再现, 使观赏者震撼, 认识到古老文化的伟大生命力。

中国艺术家尼跃红在长期的纤维艺术实践中创作出反映现代空间的创新性作品。他的《漂浮的建筑》系列作品, 把西方现代及后现代建筑的空间、肌理等元素通过纤维材料加以重构, 陈列于城市公共空间之中, 在中西方现代和传统文化间营造一种新的空间。建筑的样式本身就是权力和财富的符号, 西方后现代建筑往往具有一种扭曲重构的奇特造型, 让人受到震动。[2]当前中国现代化的城市情境一定程度上也是在追求这种视觉上的震动和崇拜。

现代社会纤维艺术的工艺手法日新月异, 随着生产力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可以看到将来的纤维艺术工艺手法将更加繁杂, 加之将计算机等科学技术引入到纤维艺术的创作领域给纤维艺术的创作带来更多新鲜的点子以及更好的艺术效果。由于变化形式与种类的越来越多, 传统的工艺可能已经不能达到多层次的微妙变化。[3]人们开始把个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个人的生活情趣体现或是发现在艺术作品中, 烘托、渲染、深化空间效果的整体行为, 而不是技艺的强加与艺术手法的炫耀等。 [4]对纤维艺术的尺度、色彩、手法等问题的考虑, 其注意力不光要在它与某一墙面的相对关系上, 而更考虑它和整体的比例关系及适合性、统一性。

三、研究主要成果:

纤维艺术历史悠久, 发展至今它结合了许多现代化元素, 换句话说, 纤维艺术的发展一直在不断的吸收新的东西。这也使其在悠久的历史中能够被大量运用。[5]当下的公共空间随着人们的生活及文化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艺术也被应用其中, 效果卓著。而纤维艺术作为当下较为主流的艺术之一, 其应用在公共空间的作用展现在多个层面。

纤维艺术能够形成整体的空间美感, 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壁挂作品, 它们都能通过本身的形态、色彩及肌理能够与周围空间快速结合达到完美的视觉效果。[6]纤维艺术作为装饰在室内公共空间当中, 起到了调节空间色彩, 降低了空间的视觉高度, 调整和改善了公共室内空间感受, 形成了亲切欢快的生动气氛。在室内及室外公共空间中度过生活中大部分时光的人们需要与工作压力相反的节奏, 纤维艺术更多姿的形态为我们创造了另一个温暖的世界。室内空间环境中可以通过纤维艺术人们固有的生活思维塑造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从公共空间中的纤维艺术存在的各个方面来看, 在公共空间中特别浮雕式和圆雕式软雕塑以及具有装饰艺术特征的纤维艺术作品的应用, 使纤维艺术在造型领域占据了更加重要的地位。现代公共空间中的纤维艺术突破了平面类的局限性, 更加注重它们的雕塑特征。[7]“纤维艺术”发挥了独特的艺术特征, 将独特的魅力与室内公共空间融为一体, 成为了室内公共空间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发展前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