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调查研究文献综述

 2022-06-23 20:17:31

文献综述

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在遗址保护以及新塔设计的过程中,不断化解技术难题,实现建筑文化传承中的创新方法。这为当代遗址保护事业贡献了非常珍贵的保护经验与创新思想,在遗址公园与城市绿地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同时在南京地区对中华文脉的延续起到了巨大支撑作用。国内外目前对于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的相关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其建筑布局和平面构造的研究分析,探讨其创新思想和实践理念,研究成果不胜枚举。

1.国内研究概况

1.1历史背景研究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塔基与地宫发掘简报》中对于大报恩寺遗址的研究基本廓清了遗址北区明代主要建筑和总体布局,大报恩寺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舒文忠在《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中指出现今体现南京古都特色的秦淮风光带已开发建设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大报恩寺琉璃塔虽已不复存在, 但有关部门对未出土的两套备件尚在调查, 组织专家研究, 以期复原。作者汇集整理了部分史料、传闻, 串缀成文, 意欲把金陵名胜留传久远。对于大报恩寺遗址的历史背景的调查研究有助于对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的造园理念和之后的保护与改造有更深刻的理解。

1.2造园艺术研究

许婷婷在《论明清南京大报恩寺寺院园林景观艺术》中,根据南京大报恩寺园林的空间构造、植物配置、建筑布局等,对大报恩寺的造园方法与艺术进行研究,直观呈现出了为营造不同的景观空间,表现不同的意境,其园林景观环境把宗教的肃穆和人间的愉悦相结合考虑,更加重视庭院的绿化和造园艺术的经营。南京大报恩寺园林景观不仅具有丰富迤逦的自然环境,也有众多名胜古迹,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和动人传说,成为佛寺园林景观重要的构景条件。

祁海宁、周保华的《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塔基时代、性质及相关问题研究》对南京大报恩寺遗址所发现的塔基结构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塔基虽大致相同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是大报恩寺及其前身诸寺院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屡经毁建,分别留下的重要遗迹。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对整个塔基遗存的时代与性质做出综合判断。同时,对于涉及的其他相关问题也予以初步探讨。

《关注: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一文中,陈薇教授以侧记的方式,展现了历史研究作为重要的一环,始终贯穿在大报恩寺遗址的建造与创新过程中。同时,对遗产保护与历史文化传承所涉及的诸多问题也做出了相应的讨论。“因地制宜、师法自然”大报恩寺造园采取因山制宜,充分利用山体的自然走势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同时采用中轴对称的建筑布局,彰显出大报恩寺庄严神圣的宗教气氛。而当其布局受到地形限制时,南京大报恩寺寺院造园在布局上能随形而势 ,融合了寺院建筑和自然环境,营造了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佛寺园林景观,体现出造园对自然地形和环境的尊重。这对于当代遗址保护、遗址公园的改造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做出了典型的保护范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