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校联合毕业设计——北京天坛“三南”片区旧城更新设计B文献综述

 2022-06-21 23:05:28

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

毕业设计选题为天坛“三南”外坛片区腾退后的“旧城更新”景观设计。外坛片区本来原本属于天坛一部分,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上个世纪中期开始被居住用地、教育体育用地及医疗用地等多单位占用;现在由于天坛申遗时下承诺,以及为了未来北京中轴线申遗的工作,未来将在2030年完成对于天坛外坛“三南”地区进行腾退。对于腾退后的场地如何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保护”、“和谐宜居之区”以及“天坛文化探访绿道”的层面下设计进行探讨。现有对历史文化街区“旧城更新”的研究主要关注历史文化保育,弹性社区营建,管理体系创新,生态建设等;主要方法为现状调研—分析评估—成果汇总的工作流程;主要结论:反对唯GDP的现行“大拆大建”的方式,探索渐进式,文脉保护,经济发展,管理创新的更新的方式。已有研究对现行更新方法进行深刻层次上的分析与批判,主要从市民利益,经济效益的角度;而本研究更注重历史文化层面的保护,世界遗产,如天坛的管理与展示等方面。历史文化与遗产的脆弱性与不可再生性,以及与经济发展表面上的相驳,使得其保护与管理工作易于忽视,而遭到破坏。因此对在如天坛等 “大遗址保护”语境下的“旧城更新”研究显得十分有必要与紧迫。

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2.1 国内

以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为文献检索来源。检索项选择“题名”;检索词为“旧城更新”;文献类型为期刊、学位。依据首篇文献的发表年份,将研究时间跨度定为1990年至2020年。经整理,用于分析的文献共计篇,包括15篇期刊论文、5篇学位论文。此外,还选择了以旧城更新为题的专著4部(此外,以旧城更新为题的专著极少,故不作为述评对象)。25篇文献可被归结为“旧城文化记忆保留”、“旧城经济可持续发展”、“旧城管理体系”3个类别。

首先在“旧城文化记忆保留”方面,对城市历史文化保育,历史文化保护与管理系统[1],文化互动形式[1],研究非实物保留[2],历史文化“事件化”[2][3]等保护手段。《记忆的缝合:城市非典型风貌区旧城更新景观规划》一文,主要结合一次规划设计实践,得出的结论为在现用地再开发,土地升值、功能优化和环境改善等多重目标下,文化应以一种非实物方式留存,如肌理,碎片,符号的保留[2][3]

范例:

更新模式探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