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渔业产业园景观规划设计A——以乡村景观风貌保护为视角文献综述

 2022-06-20 11:06

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

渔业等生产性景观是农村景观区别于城市和其他景观类型的关键,但是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与保护,仍然维持着高消耗、高成本、低质量的经济增长方式,与环境的冲突尖锐,少有的一些第三产业许多也只是低层次的内容,地方特色不够突出,运营效果不佳,许多因素导致发展缓慢[1]。目前现有的关于渔业景观的研究较少,并且大多集中在渔业产业以及规划层面的旅游开发,对于乡村景观风貌保护方面的研究较少。中国近40年快速的城镇化对乡村风貌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出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千城一面、形象迷失、缺乏认同等长期存在并难以解决的问题[2],乡村风貌的建设和保护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过程中的重要议题。研究以乡村景观风貌保护为出发点,丰富渔业景观的研究,从景观规划设计的角度提出一种乡村振兴过程中,产业发展与乡村风貌保护相结合的方法。

  1.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2.1国内

以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为文献检索来源。检索项选择“题名”;检索词为“渔业景观”;文献类型为期刊、学位。依据首篇文献的发表年份,将研究时间跨度定为2003年至2019年。经整理,用于分析的文献共计31篇,包括14篇期刊论文、17篇学位论文。31篇文献可被归结为“休闲观光渔业”“城市绿地”“生态功能”三类

首先在“休闲观光渔业”方面,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以此方向为主,休闲渔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渔业活动方式,指的是利用渔村空间、渔业自然环境、渔业生产场所和渔业设备所进行的一项劳逸结合的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和规划,达到渔业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目的,提升旅游者对于渔业的体验和旅游品质,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渔民的经济收入,促进渔业良性发展[3]。休闲观光渔业发展的三种模式,包括自然景观型、渔业景观型和人文景观型[4]。此类模式已较为成熟,让游客不仅可以观光游览、收获水产品、体验养殖过程、了解渔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且可住宿、度假、游乐于一体,养殖捕捞过程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因为垂钓单位面积的利润一般比养殖高5-6倍,实现了渔业生产的高附加值,可以使当地农民获得远远超过单纯渔业生产的回报。此方向可以很好地利用渔业景观并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增加收入来源、改变原有单一的产业结构,可以拓展渔业与引入旅游业[5],是如今大多数渔业景观的发展模式,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我国大陆的休闲渔业起步于 20 世纪末,大陆休闲渔业发展各地起步时间不同,以渔民和小集体白发投资建设为主,但已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从最初的浙江、山东、江苏等沿海省市逐步向内陆省份拓展[6]。目前国内对休闲渔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休闲渔业的发展制约因素、发展对策和休闲渔业的管理体制等方面。

其次是在“城市绿地”的研究方向上,结合周边城市发展要求以及其本身的区位特点,渔业景观可以承担城市绿地的功能,在美化城市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场所的同时,维护生态系统健康,解决环境问题[7]。人们对水的喜爱,不仅仅因为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最重要的是水能成为人们情感表达的载体,尤其是在水景景观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人们在水景中靠近水接触水,感受水的形态、水的温度、水的速度等等都能刺激人的感官神经,让人感觉愉悦或者舒适[8]。渔业景观转变为城市绿地,是在人口高度密集、土地资源高度紧张的城区提高绿地比例和增强服务功能的有效途径,对改善城市景观、舒缓居民工作压力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作用[9]。景观以游览、休闲娱乐为主,也可辅以科普教育功能,在向市民展示渔业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的同时突出保护的重要性。其周边的原生树木等可以作为防护林,成为为线性、连续的自然景观要素,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减少污染等多种重要的生态功能[10],不应在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中被砍伐,而应该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由单一的防护功能向综合的多功能转化,成为市民休闲及生物保护的绿地。

最后是关于渔业景观的“生态功能”的研究,这类研究大都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渔业景观对于水体净化、生态调节功能,以及关于此功能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水本身 具有较大的比热容,可以吸收大量的热,但热的耗散过程却比较慢[11],水体的设计也有利于城市的通风通畅,因而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市的温度、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成为城市中区域气候的调节器[12]。渔业景观本身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系循环系统,可以利用其现状建立雨水收集系统,首先经过地面渗透和地形排水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河沟和鱼塘,然后经过净化处理和储存,最后排入湖中,可以结合耐水湿的乡土植物进行开发,整个环节都利用湿地水体自净为主,以达到净化水体、调节生态的作用[13]

由于关于“渔业景观”的相关文献研究较少,此外还收集整理了一些关于“乡村景观”“生产性景观”的研究。农业为主的生产性景观是乡村景观的主体[14],生产性景观指以农业为主的包括农、林、牧、副、渔等生产性活动的景观类型,是农村景观区别于城市景观和其他景观类型的关键[15],每个地区的人们根据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生产,形成不同的农业景观特征,农业景观这类生产性景观决定了乡村景观的整体意象,也是决定大地景观面貌的主要方面[16]

在“景观生态学”方面目前景贵和、傅伯杰、陈昌笃、王仰麟、俞孔坚等在农业景观分析、景观系统分类、景观生态设计和布局等方面做了不少研究工作,一些研究成果在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17]。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刘黎明先生编写了《乡村景观规划》一书,认为乡村景观规划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合理解决并安排乡村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为人们创建高效、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环境,核心是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设计,为社会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整体生态系统[1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