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Role——性别问题咨询机构品牌形象设计文献综述

 2023-08-21 04:08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1.性别定义的发展

对原始性别定义的质疑起源于二战后女性对男权主义的不满,伴随着对性别平等的追求,性别的定义逐渐被完善,加入了广泛的心理学和社会学认知。发展到70年代,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认为, 以往被认为与生理特征紧密相关的性别气质其实与生理特征并不相关, 认为“男女两性的性别气质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由此发展到广泛认同的社会性别(gender),即建立在两性世界的基础上,根据社会文化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形成的动机、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所建立的性别角色,即所谓的男子气和女子气。

其后,这种建立在性别二元论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定义再次被质疑,本质主义的性别观限制了男性与女性的性别特质以及由此展开的人格特质,造成了性别的刻板印象。

性别建构论将性别发展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与角色认同,即一种观念和认识。性别被重新定义为一种多元化的变量,而非“男”或“女”这种二元取值。酷儿理论(queer)强调流动的性别观,认为性别认同和性取向不是天然的,而是在社会文化过程中形成的。并且建立了性别观与欲望,性取向的关联。异性恋者、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女同性恋者等, 甚至类似于“男同性恋中的女性角色”都可以成为一种性别取值。

性别作为一种区分人群的“特征”,由严格划分的“离散型”转变为无界限的“连续型”。

2.性别分析

a.定义

性别主要被划分为生理性别(基因性别,染色体性别,性腺性别,生殖器性别)和心理性别。

b.性别的社会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