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风格家具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2022-01-09 21:43:03

全文总字数:4194字

篆体风格家具设计研究

摘 要: 在世界家具中,中国家具的起源是史上最早的国家之一,源远流长的发展道路上,中国家具随着社会化的进程历经了数次变革。而如今中国家具发展迅速猛烈,一些家具设计逐渐变得基于浅层且浮躁,其外观华而不实、千篇一律,并未充分运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优势。因此,为了设计出篆体风格的家具,传承中华文化内涵,本文运用了一定的调查法、文献法、类型比较法等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字体家具设计进行现状分析和对设计篆体风格家具的目的与意义进行论述,本文也对篆体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做了简单的探析,旨在将篆体的文化造型艺术作为一种可以注入到家具设计中的新鲜血液。

关键词:篆体 传统文化 家具设计

  1. 选题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十九大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新时代需要多元化的创新”,这些论述可以被理解为只有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要通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产品融会贯通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这些话充分证明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实力,总是以文化的兴盛和创新为支撑的。

随着我国家具的发展,其中一些家具产品设计处于浮躁状态,外观华而不实,或千篇一律,没有内涵和意义,并且在国内外对于字体和家具的融合应用稀缺,尤其是缺少家具设计的创意性。[1]家具一直是以来人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对于人们的生活更是紧密相连,但常常被忽略家具的意义。篆体最早产生于先秦时期,是古代五大书体中最具代表性的字体,是直至目前为止最具有符号化的一种图像形文字,是文字的根源,更是中国文化的精粹组成部分,和中国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政治理念、伦理观念等相关联,具有深厚的挖掘空间和价值,若是将带有篆体形态的书体和家具结合起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并传承有关于篆体的中国传统文化。[2]因此,通过将篆体风格和家具设计的融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家具形态符号的价值不仅仅是其象征的含义还包括其自身的形式,其内涵会直接显露在大众的眼前,尽管可能不清楚其象征的含义和家具的功能使用,但仅通过其形式的构成就可使大众为新颖的视觉而感到开心甚至兴奋。[3]在家具形态中的设计不仅仅有材料选择、色彩选取、增加修饰的装饰或工艺和符合人体舒适程度制定,还有造型构造和内在象征两大重要要素,将这些要素充分利用并组合在一起,才能感受到设计师想要传达的亦或家具形态直观带给人们散发的设计理念。

  1. 国内研究现状

以国内以圈椅为例,其具有汉字符号“宋”、“立”形态的明式圈椅,其形态在扶手、背板、后腿、牙条等功能部位在组合结构上充分反应了汉字符号的同时,也在针对使用者的功能性方面进行综合设计,此元素一直应用到现代家具中,深受设计师和使用者的青睐。[4]

随着当下的发展需要明确的是,尽管圈椅早已给家具市场带来了巨大轰动并且在中国甚至于世界家具市场占有重要地位,但却仅仅是圈椅这种类型的家具椅继续传承并发展,形式过于单一,虽然现在也和国外家具形态相结合,但并没有在世界造成较大的影响力。新中式家具之所以至今无法在国际占有一席之地,是因为在新中式家具中没能体现本民族的文化底蕴,尤其是“特色文化”。[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