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保障文献综述

 2021-09-25 01:09

全文总字数:4879字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农民工群体的主体,是中国产业工人中最具活力的部分。这一群体的未来归宿及发展问题,既关系着当前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城乡社会结构的转型进程,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未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因而处理好农民工问题至关重要。随着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以及城市化的高速进展,中国的工业大大发展,与之相比,农业的发展相对受到制约和滞后。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在农村务农的农民纷纷转向城市,成为了一个特别的社会群体农民工。他们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默默的朴实劳动者,他们的命运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是新一代的农民工,有独特的思想、创新意识、不同的个性,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解决好农民工的生活至关重要。此外,当今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国外用几百年的时间完成的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我们要用区区几十年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去完成它。我们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因而我们不但要解决好农民工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更要满足他们的娱乐生活,只有使他们精神饱满,才能更好的进行社会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指新生代农民工是90后一代的人群,他们虽然生长在农村,但许多90后新生代农民工,早早进入社会,他们游离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生活在别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没种过地,对农村也不像父辈那般依恋。他们渴望融入城市,并为之挥洒汗水。他们努力想变得和城市里的同龄人一样,但受到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等种种因素制约,城市对于他们来说依然没有归属感。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报道获知,超过50%以上的农民工不知道什么是工伤保险,60%以上的农民工不知道什么是职业病,更不知道在工作过程中该怎么预防,而对于工伤赔偿的标准的认知就更少了,超过90%农民工不知道,86.5%的农民工不知道自己所在企业是否建立关于伤亡的赔偿制度[1]。自从我国存在城市和乡村二元社会开始,就不断出现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打工的现象,而且农民工进城打工的数量有增无减。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二元化结构的差距不断增大,又出现了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对城市生活的需求远远高于传统的进程务工农民工,但是社会保障体系却存在着某方面的缺失,导致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极易引发一些社会矛盾和不和谐局面[2]。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和就业结构、工资决定机制与工资差距、享受社会保障机会与水平、住房状况与住房保障等几个方面的基本状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3]。他的总结也体现了从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化过程的角度来

说,观察农民工的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的变化是一个最好研究视野。

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保障的发展方向也任重道远。首先,为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自1998年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来,改革还是以户籍做为划分,造成了许多问题还是倾向于城镇户口。这种问题的出现,导致了农村的社会保障不得不依靠自己来自我保障,那些走出农村的农民虽然干着非农业的产业,但是他们仍然是属于农村户口,享受不到城镇保障,虽然有些地方出台了一些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制度,但是由于总体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形成,也致使这些制度不能够有效实施[4]。此外,尽管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覆盖面不高、保障水平偏低的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2012年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参保率为14.3%,医疗保险不到17%,失业保险不到9%。如果假定自我经营农民工的各项社会保障的参与率为零,可以估计得到受雇农民工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大概只有15%,工商保险参保率为25.2%,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为17.7%。这个数据来自于农民工输出地的调查,可能略有低估。根据国家计生委在输入地的流动人口检测数据,2011年受雇农民工在城市当中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比例19.8%,参加工伤保险的比例为27.5%,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比例为25.4%。这些比例仍然偏低[5]。这些问题的明确与进一步的研究都为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提供了现实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工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生产技能素质、身体素质等仍然很低,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据《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统计,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为5.30%,小学程度26.07%,初中程度53.03%,高中程度10.01%,中专程度2.66%,大专及大专以上2.93%,大多数农民都缺乏一技之长。由于整体文化素质不高,使农民工进城就业,更多地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技术含量不高,层次较低的行业。受传统的小农意识和就业观念影响,因循守旧,碍于面子,使他们在就业中缺乏主动性,多数农民工宁愿相信马路招工,不愿意进劳务市场等正规职介机构进行就业[6]。

关于如何更好地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保障等问题,不少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主要包括: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打工,我们如果要想解决其就业中的种种问题,就要在遵循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原则下,进一步推进城乡的改革体制,以此来推动社会保障制度[6]。也有学者提出:社区治理主体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治理过程由行政控制转变为民主协商,治理组织体系由垂直科层结构转变为横向网络结构,治理关系由依附与庇护关系转变为信任与互惠关系的社区治理理性取向[7]。以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为基础,以社区作为落脚点。随着社区功能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社会保障具体事务需要社区来承担,如社会救助的审查和发放,失业保险和再就业落实等。作为典型的弱势群体,农民工在社会保障方面严重不足,为此,社区必须积极帮助农民工了解政府的政策,帮助确有困难的农民工申请政府和企业的福利救助,同时也要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好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的管理工作[8]。随着城市下岗人数增多,居民就业困难增加,以及城市公共资源稀缺,农民工的大量涌入使城市居民感到自身利益受到了威胁。农民工不仅没有成为城市工人的联盟,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敌对者。有人认为,随着农业与非农业户口区别的取消,这一现象会得到缓解。利益之争以及观念局限也是产生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地方保护主义以及拒斥外来者的地域优越感仍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阻碍农民工摘去农民的帽子,就业保障等难以保障[9]。在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下,农民工进城受到户籍限制,无法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缺乏政治参与和制度保障,民主权利和劳动权益常常受到侵害;同时,农民工人力资本素质普遍偏低,一般只能在非正规劳动力市场就业,成本高、风险大,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10]。大部分农民工的精神文化价值追求中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希望通过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价值品位,但仍然有农民工在城市缺乏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且文化生活单调、形式简单不利于自身福利的保障[11]。农民工市民化困难重重,就业生活保障问题薄弱,受到户籍、土地、资本、观念等因素的限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顺利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就需要制定一些政策、措施进行改革[12]。

为了解决社会既对新生代农民工有需求,又考虑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特点,社会和用人单位应积极寻求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对策[13]。政府重视新媒体作用,企业强化新媒体建设,自身主动学习新媒体技术,以促使其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14]。要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保障方面发生的转换和遇到的挫折,我们需要考察个体同一性,即个体内在的一致感、连续感和统合感,如果个体能够达到同一性的要求,就不会有自我认同方面的危机和困境[15]。文化素质的高低影响着权益保障。2012年,在农民工中文盲占1.5%,小学文化程度占14.3%,初中文化程度占60.5%,高中文化程度占13.3%,中专文化程度占4.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5.7%,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文化程度仍以初中文化为主,整体文化教育程度偏低,这制约着农民工市民化的能力和水平[16]。

从政府的角度看考量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权益,很多学者提出了建议。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体制建设。一是充分认识精神文化权益是法律赋予职工的权利,应理直气壮地加以维护。二是要制定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方面的政策法规,加强和相关部门的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