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分密度对长叶苦竹鞭、蔸发笋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2-04-12 07:0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苦竹 Pleioblastus simonii (Carr.) Nakai秆材通直坚硬,是一个优良的经济竹种,是制作高档乐器和体育用品的上乘材料。竹笋可供食用与药用,竹秆可造纸、制作生活用品与工艺品等,经济价值高,大有开发前景。但目前有关苦竹方面的研究尚处起始阶段,当前国内外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与日俱,为此亟须提高苦竹林的经营管理水平,使之高产稳产。

竹笋是竹的幼芽。顾名思义,春天破土而出的是“春笋”;夏秋时节收获的叫“夏笋”;冬季收藏在土中的便是“冬笋”。发笋量直接支配着竹林的繁殖、发展,是决定竹林生产力高低的关键因素,而竹笋本身也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是重要的农林经济产品。

本次课题希望通过不同林分密度中长叶苦竹的鞭、蔸发笋量的对比,找到适宜的种植密度,以提高种植培育水平,以更好的发挥其价值。

国内外同类研究概况

(1)竹鞭竹篼:竹子的整个根系统,分竹蔸根系和竹鞭根系。竹鞭是指竹子细长的地下茎,横走于底下,竹鞭上有节的植物。节上生根,称为鞭根。节的侧面着生芽,有的发育成笋,有的发育为新鞭。一片竹林地上竹株分立,地下竹鞭则联成一体,起源于一个或少数“竹树”。3~5年的壮龄竹鞭颜色鲜黄,芽饱满,发笋能力较强。竹篼是竹秆地下部分秆柄、秆基、竹根的总称。秆柄是竹秆的最下部分,是母竹秆基和竹鞭之间的连接体。它细小、短缩,不生根,由十多节组成,是连接竹子地上和地下系统输导的枢纽组织。竹农称为“龙眼鸡头”或“螺丝钉”。秆基则为竹秆的入土生根部分,下连秆柄,上连竹秆,由数节至十数节组成,节间短缩而粗大。具横隔,状似烟斗。丛生竹的秆基两侧互生大型芽,散生竹种的秆基则没有或有少数发育不全的大型芽,秆基各节密生竹根。

竹蔸根系由秆基各节的节内根点发育而来,竹鞭根系发生于鞭节的节内根点。竹蔸根系和竹鞭根系发育时间和位置不同。竹蔸根点在笋出土前即陆续萌发为根,并逐步形成根系;鞭节内根点则在新鞭延伸生长时,靠近鞭柄的一些节先萌发为根。一般而言,竹鞭上根点的萌发时间不同,也有个别根点不会萌发,所以每个鞭节上根数与根点数不完全相同。竹蔸根系在土壤中主要起支撑竹子地上部分的作用,其次是吸收养分;竹鞭根系主要起吸收养分和固定地下茎的作用。

(2)发笋退笋:竹子发笋受竹种、立地条件、生长阶段等的影响,即不同的竹种,其出笋数和出笋高峰期 有很大的区别。即使是同一竹种,在不同的生境下或同一生境下不同生长阶段,其发笋规律差异也会很大。具体而言,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水分、养分等立地条件,另外病虫害、人为干扰也会对发笋规律产生影响。在自然条件下,竹笋的生态死亡率比较高,笋期发的笋往往只有一部分能生长成竹并达到生理寿命,多数的笋会由于养分不足、不良的环境因子和病虫害等因素影响会出现退笋。退笋数量与出笋数量的相关性极其显著,呈“少-多-少”的趋势,即出笋多时退笋也多 。

笋芽的分化一般出现在每年7--8月,出笋时间受温度和水分影响很大。不同竹种笋期不同,出笋持续时间各异,同一竹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杨智等发现,小蓬竹的 出笋期为8月下旬至10月下旬,盛期在9月份,整个出笋过程 持续约60 天;而孟勇等认为,小蓬竹在8月中旬至9下旬期间出笋,出笋盛期在8月底至9月中旬,持续时间只有35天。目前对出笋期的研究仅涉及到20多个属的近50个竹种,且尤以对刚竹属 (Phyllostachys)、牡竹属(Dendrocalamus) 和籟竹属(Bambusa)的竹种研究较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