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2-04-06 10:04

国外关于消费结构的研究起步较早,19世纪末学界掀起了对消费结构问题的研究浪潮。Edward首次正式提出“消费结构”概念。Ernst Engel(1875)提出了著名的恩格尔定律,即一个家庭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份额趋于降低,恩格尔定律的提出为20世纪居民消费结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随着理论研究逐步完善,学界对消费结构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深入。英国计量经济学家R.stone(1954)在Clein和Rubin(1947)效用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线性支出系统模型(LES 模型),基于该模型,Luich(1973)提出了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 模型),可以计算出各类消费的基本消费需求,对消费进行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并被广泛用于消费结构分析。Deaton和Muellhauer(1980)提出AIDS 模型,分析在价格体系和效用水平外生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如何进行决策以实现支出最小;Cheng Hsiao(1986)、Matyas(1992)、Sevestre(1992)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使用了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收入分配等潜在变量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关于不同收入结构与消费结构的研究。Matthew Brzozowski (2009)对于加拿大几十年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差距进行了观察,认为收入不平等性在逐渐加剧的过程中,消费结构的变化实际上呈现了一定的规律性。Jappelliamp;Pistaferri (2012)针对意大利几十年间家庭收入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发现了消费结构的不同和收入的差距有直接关系。John Laitneamp;Dan Silver(2016)研究发现,不同阶层的收入水平在流动性风险与预防性储蓄方面的不同,和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结构出现差异有直接性的关系。

相对国外,国内在消费结构方面研究起步较晚,董辅礽(1963)首次提出“消结构”概念,普遍使用这一概念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才开始进行农村消费结构问题的研究,姜绍华(1986)、侯军岐(1990)、郑必清等(1996)分别对90年代前后黑龙江省、陕西省以及我国整体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特征和变革趋势进行实证分析。叶阿忠等(1997)指出不同的居民消费群体的消费存在差异性,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有明显不同的消费结构特征;刘晓利等(1999)分析了我国农村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正从以解决吃穿为主的生存性消费向发展、享受性消费转变,2000 年后研究成果增长较快,已成为研究热点。

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众多,其中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国学者对收入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关系的研究成果较多,主要集中在收入差距、收入来源结构和收入层级结构三个领域。关于收入差距对农民消费结构的研究。乔榛(2003)认为改革开放后,收入差距的扩大促进了消费结构演进,而21世纪后,缩小收入差距才能促进消费进一步升级。收入分配差距制约了人们的市场消费能力(邓钰,2013),刘灵芝(2012)认为收入差异主要对能够提高生活品质的各类消费具有显著影响;陈建宝(2013)利用非参数可加模型证实了“如果高收入类型居民对某商品的偏好强于低收入阶层,则收入差距的扩大对该商品的消费支出比例有正向的影响,否则有负向影响”的理论假设。范俊楠(2015)认为收入分配差距对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水平具有显著影响,且农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抑制了农民的消费需求。刘灵芝(2016)、陈正飞(2016)就在这个的研究基础之上,发现了现阶段农民消费水平的边界性倾向,认为随着收入的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的边际倾向仍然处于落后的阶段,这是因为消费差异性表现在消费水平和消费种类上。

资料编号:[25178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