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文献综述

 2022-04-04 10:04

乡村振兴战略下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文献综述

休闲农业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的欧洲,是在城市化、工业化及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旅游业与农业交叉的复合型产业,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调整农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通、实现农民就业增收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不同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休闲农业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到休闲农业的概念界定、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休闲农业的发展评价、休闲农业的规划与空间结构、休闲农业的消费者研究以及休闲农业发展问题和对策等多个方面。

  1. 休闲农业的概念界定

国外休闲农业自产生以来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实践经验较为丰富,但相关提法却不尽相同。学者们使用的词汇主要包括“Rural tourism”“Agricultural tourism”“Farm tourism”“Leisure tourism”“Green tourism”“Agri-tourism”等。在国内,“休闲农业”一词最早确认于1989年台湾大学举办的“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上,又被称为观光农业、旅游农业、都市农业、农村生态旅游等。可见,休闲农业至今在中文和英文中尚无一个明确的词汇。虽然具体称谓不同,但其内涵基本保持一致,即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结合的新型复合型产业。

休闲农业自被提出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概念的界定,但业界目前尚未达成统一定义。Deborah(2005)认为休闲农业是一种外来游客对农民从事的劳动活动进行参观,并在此基础上放松身心的体验活动。Bramwell等(1994)对休闲农业概念的界定更为具体,认为休闲农业是一项以农村农业为基础,以民俗风情当地特色为核心,有效结合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使游客身心得以放松的娱乐教育活动。Mike Wood(2000)则提出,只要是在乡村进行的休闲活动和体验乡村的民俗风情都可以称为休闲农业,即休闲农业就是指人在农村这一特定地点的旅游。

1989年,台湾农委会首次提出“休闲农业”一词,并在其制定的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中,将休闲农业明确定义为: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增进人们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在此之后,国内其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休闲农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将休闲农业界定为一种新型农业,如王仰麟,陈传康(1998)认为,休闲农业是为游客提供观、尝、娱、劳、购等各项服务,从而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双重享受的新型农业。舒伯阳,朱信凯(2006)认为休闲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有机附加旅游观光功能的交叉性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近些年,学者们如郭焕成(2010)提出休闲农业是一种以农业活动为基础,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的观点。另一类是将休闲农业界定为一种旅游产品,如杨赍丽(2005)认为休闲农业园功能众多,有效融合休闲旅游、民俗文化和人文教育,是一种将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结合起来的新型园林。郭焕成,任国柱(2007)认为休闲农业是指在农村范围内,利用农业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与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

  1. 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并对其优化,关系到休闲农业效益的高低与发展的成败。

学者们基于不同的影响因素,从不同的角度对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总结,具体可划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根据地域和资源条件的不同进行划分。赵国如(2009)以休闲农业的分布区域为依据将休闲农业划分为城市郊区型、景区周边型、特色村寨型和基地兼容型。余养仕(2009)则按照农业资源条件的不同,分为田园、森林、海洋等模式,并将农业资源与购物等模式相结合,将休闲农业分为休闲种植业、休闲副业等。裴罗红,王运圣(2011)按照生态环境的不同将休闲农业划分为水域型、山地型和平原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