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关系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2022-03-18 21:24:06

文献综述

Xiao Tian (2019)采用Johansen模型和Egarch模型对印度的钢铁、纺织品等十二个期货合约与现货价格数据研究了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信息溢出效应,没有发现期货和现货市场之间明显的领先滞后关系。认为期货和现货市场在对市场信息的反应区别不大。在印度市场上发现了与传统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不同的证据,即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和对冲功能的优势。Xu Gong和Boqing Lin (2017)对美国原油价格玉米期现货价格运用波动率溢出模型(Volatility Spillover Model) 进行了信息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了明显证据表明原油价格对玉米期现货具有重大信息溢出效益影响,并且影响具有时变性(Time-Varying)。M. L. Hayenga (1987)等采用EGARCH模型对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DIJA)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 (CBOT)期货价格指数信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两个指数之间具有双向引导作用。

陈继兵(2012)对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期货价格的信息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了铜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信息溢出效应。方盛(2018)在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构建模时考虑结构突变的因素,发现了大豆期货价格对大豆现货价格具有单向引导关系。葛赟(2017)对中国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价格与CBOT玉米期货价格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大连玉米期货价格对CBOT溢出效应显著,而CBOT对大连玉米期货价格信息溢出不显著。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玉米期货定价效率要大于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期货定价效率。王丽娜(2012)研究了中美玉米期货价格关系,认为我国玉米期货价格不引导CBOT玉米期货价格,CBOT玉米期货价格引导我国玉米期货价格。周欣博(2017)对中国玉米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玉米期货价格是玉米现货价格的Granger原因,玉米现货价格也是玉米期货价格的Granger原因。贾兆立(2009)认为中国玉米期货价格主导中国玉米现货价格。苏应蓉(2011)认为美国CBOT玉米期货价格对大连玉米期货价格溢出效应不显著,中国大连玉米期货对CBOT玉米期货价格影响显著。傅强(2017)等运用VAR模型,协整检验和因果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面对我国大豆期货市场和大豆现货市场进行了信息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大豆期货价格与大豆现货价格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大豆期货价格对大豆现货价格具有单向引导关系。罗锋(2009)研究了中美玉米期货价格关系,认为我国玉米期货价格不引导CBOT玉米期货价格,CBOT玉米期货价格引导我国玉米期货价格。王秀东(2013)考虑基差非对称效应因素,运用动态期货套期策略对大豆期货市场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基差非对称效应能够提高套期保值的效果。张华(2014)发现套期保值会随着价格波动的程度、套期保值的期限等发生变化,同时不同的风险厌恶者对不同产品会有不同的套期保值行为。滕永平(2019)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得到玉米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已经显现,期货价格较为有效的引导现货价格,但是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引导(即价格发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田彩云(2006)采用相关系数、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和GS模型等方法,得到玉米期货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协整,而且玉米期货市场已经具备良好的价格发现功能。龙永康(2011)从已知时间点加入结构突变的Johansen协整检验得到玉米期货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协整。胡晓庆(2016)采用ADF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到玉米期现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期货价格是现货价格波动的原因。徐丽娟(2019)选取了VAR模型来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玉米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

参考文献:

[1] Xiao Tian, Huu Nhan Duong and Petko S. Kalev, Information content of the limit order book for crude oil futures price volatility, Energy Economics, 10.1016/j.eneco.2019.04.026,81,(584-597),(201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