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芝麻产业价格传导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022-01-11 21:20:37

全文总字数:5035字

文献综述

  1. 关于芝麻产业发展的研究

许国栋(2018)从贸易结构变化对世界芝麻产业进行研究,芝麻生产机械化程度低、需要劳动投入大,是劳动密集型农作物,所以芝麻生产区域逐渐向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非洲国家转移。目前,约55%世界芝麻产量用于榨油,20%左右用于食品加工,随着芝麻加工业技术的进步,预计未来更多的芝麻将流向中高端食品和保健品市场。昌华敏(2020)从国际化背景下研究我国芝麻产业的宏观问题,受产量波动大、经济效益低、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我国芝麻种植面积呈震荡下行趋势,而伴随着国内需求量的稳步增长,国内芝麻供给不足将成为常态,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芝麻进口国,芝麻供给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预计进口量占国内需求量比重将长期维持在70%左右。

孔丽娟(2011)利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我国芝麻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作为传统的芝麻生产消费国家,我国的芝麻产业发展有着良好的资源享赋基础,人力资源质量低、生产技术落后、产业链不完善是制约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罗松彪(2019)基于产业链视角对新时代我国芝麻产业发展进行探析,认为芝麻产业上中下游脱节,品种选育生产、产品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三个环节未能有效衔接,具体表现在:品种选育者对终端消费需求研究不足、芝麻生产者与加工企业没有达成稳定的合约生产关系、加工企业缺乏新品种研发能力。徐振华(2012)具体分析了我国芝麻主产区河南省芝麻产业发展状况,发现下游加工企业以小作坊为主,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化效应,产品同质现象严重。

  1. 关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研究

国内关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研究有很多,大都集中在分析不同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以及确定引起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两个方面。

2.1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

王盛威(2019)根据16年的农产品价格数据,分析了几类农产品的价格波动特征,结果显示:粮类产品波动周期长、幅度小、市场价格相对稳定,肉、蛋、奶类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略大、稳定性较差,蔬菜水果类产品受季节性影响价格波动十分频繁。刘哲(2018)以大蒜为例,运用蛛网模型对影响小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大宗农产品市场相比,小宗农产品由于价格需求弹性小,市场供给变化更容易造成价格波动。

2.2引起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因素

在市场因素方面,朱勤(2013)发现食用油行业的零售商与批发商之间的市场势力不对等, 零售商可以通过信息的不对称提升其市场势力的溢价水平。孙伟仁(2019)也发现渠道势力对农产品价格波动有显著影响,流通效率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货币因素方面,王园园(2019)通过多变量VAR模型研究发现,金融投机、通货膨胀、利率水平、货币供应量对农产品价格均具有正向冲击。柳晓康(2019)通过LSTAR模型探究货币供给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效应,结果表明:在经济紧缩状态,货币供给对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比在经济扩张时敏感。在政策导向方面,黄季焜(2015)使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新疆做了实地调查,发现目标价格政策实施后棉花国内外价差缩小了,促进了棉花下游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完善棉花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