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承包地有偿退出的试点经验分析——安徽肖岗村个案文献综述

 2022-01-01 10:01

全文总字数:3276字

农村土地承包有偿退出的试点经验分析文献综述

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土地改革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根据国内外土地承包权退出的文献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退地方式、退地确权等问题方面成效显著,但也存在过于强调产权明晰、退地方式缺乏层次等问题。据此,梳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通过研究土地承包权的退出方式,分析土地承包权退出的国内外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措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快土地资源的配置,加速全国土地承包权退出的进程。

一、有关土地承包权退出方式的研究

土地承包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为解放农村生产力,赋予农民的最重要的经营自由权,对此,国内外一些学者对于土地承包权的退出方式进行了研究,合理性的探讨。潘朝萍(2018年)基于《土地管理法》和《土地承包法》认为农民土地承包权退出涵盖了土地承包权的退出和土地经营权退出两方式,其中土地经营权退出方式即土地使用权的退出,是指农民保留对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承包权而让出承包土地的土地经营权行为。而土地承包权退出是指农民不但要将承包地退还给集体经济组织,而且自己后代不在承包土地,子子孙孙与农业用地彻底脱钩的行为。对于此,李启宇(2010年)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觉得,土地经营权由承包农户转移到非承包者的退出过程,经历了转包 -出租 -互换 -转让 -入股并存、股份合作 - 转让 -互换 -出租( 转包) 并存等退出方式。然而,其退出方式与国外土地使用权交易的退出方式有显著的不同。在国外土地私有制背景下,BROMLEY D W(2000年)认为农业土地使用权变更通过租赁交易方式实现,租赁是私有制下变更土地使用权、实现土地开发利用最普通的方式,而且BASU A K(2002年)同样也认为私有制下土地资源配置最有效、最普遍的方式,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最有效的方式。据WEGREN A K(2003年),土地使用权的交易在俄罗斯2000年的全部交易中占到了约90%。

二、有关土地承包权退出的影响因素研究

持有土地安全感、退出成本和农户家庭居住区位是制约土地退出的主要因素。在国外,WEGREN S K(2003年)认为农户持有土地的安全感影响农地使用权交易,而BOGAERTS T,WILLIAMSON I P,FENDEL E M则觉得是国家制度因素会增加农地交易费用并阻碍农地交易。在国内,刘同山(2007年)基于处理效应模型计量分析了农户承包地退出对小麦和玉米亩均产量的影响,粮食的减产影响着承包地的退出;然后白积洋(2012年)通过对农民的调查研究,觉得大多数农民退出承包地是'有效需求不足',并且大部分进城农民具备土地退出的'潜在意愿',而胡继亮,刘心怡(2017年)和白积洋一样都觉得是农民的意愿,但是胡继亮和刘心怡则通过具体的因素如户主能力较、家庭负担等方面是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的因素。因此,通过对国内外土地承包权退出的因素研究,国外主要是因为国家层面的原因,因为土地承包权退出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改革,但是我们国家主要是从农民的意愿出发,基于农民的意愿,根据农民自身的实际情况,尊重农民的意愿。

三、关于土地承包权退出的机制的研究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的缺乏不仅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步伐,还制约土地资源要素功能的发挥,不利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推进。研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是现阶段农村土地制度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其主要功能和作用。然而,承包权退出的机制问题主要集中于国内,国外鲜有研究,国外主要研究方向在于国家经济方面,国外土地承包权退出使得一部分资金周转起来,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土地愈来愈变成资本,资本的流动性和增殖性就凸现起来了。但是在国内,高强(2017年)强调退出机制是保证社会成员、组成人员独立性的体现,它是一系列保障成员行使退出权的制度及相互作用机理的总和。而富新梅(2018年)则认为需要保证农民的自由选择权,重点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退出的引力机制、联动支持政策体系、充分补偿机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