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定居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1-12-21 10:12

全文总字数:4147字

1.文献综述

1.1背景

近年来,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鼓励农民进城落户,并给予政策扶持,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定居,农村人口越来越少,1949年中国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89.36%,而2020年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63.91%。理论上,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农村建设用地也应随之减少,然而,我国农村实有住宅建筑总面积从1990年159.3亿平方米到2019年增加到255.3亿平方米,农民进城后没有退出农村建设用地,闲置的宅基地是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1]

土地资源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而我国独特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村土地流转[2],使得进城定居的农民重复占地,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因此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提高农村建设用地的利用率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

1.2农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研究

从内容上,有关农民在农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问题上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总的来看主要从农户分化、产权认知、政策制度、风险等方面分析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杨慧琳等(2021)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农户分化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促进作用,且随着农户分化程度深化,其影响效果逐步加强[3]。邓梅娥等(2017)基于上海松江、金山区的相关数据,研究得农户对宅基地享有的权利认识清晰,退出意愿强烈[4]。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寻盘活闲置农村住宅的办法和显化农村宅基地价值与提升其利用效率的路径。政策工具的选择对于宅基地退出政策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自“三块地”改革(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以来,农村宅基地退出政策数量逐步增多[5]。各试点地区因地制宜,效果较为显著的如义乌,在全市进行宅基地制度改革,整理出一千亩建设用地指标,实现了宅基地集约利用[6]。但就我国目前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下,非城镇户口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医疗、子女教育等得不到有效保障依然是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巨大障碍[7]。农户面对宅基地退出决策时表现出较强的风险规避,风险预期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负向影响[8-9],对此,众多学者认为应完善权益保障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科学引导农民退出宅基地。

另外,在方法上,现有的研究大多是通过实地走访进行问卷调查来收集数据,再以数据为基础构建回归模型对变量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1.3城镇定居对于宅基地退出的影响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