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疏勒县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模式及效果的调查研究文献综述

 2021-12-10 10:12

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模式及调查研究文献综述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是全面小康工作的重要内容。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经过多年的减贫工作,截止到2014年我国仍有7000多万贫困人群,而贫困问题又在少数民族地区显得尤为突出。认真解决好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不仅有利于贫困群众共享中国改革发展的成果而且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长治久安,进而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新疆精准扶贫工作的实践模式及其有效成果,有利于为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有效方法和路径,对完善精准扶贫的理论提供了一定帮助。

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相关文献调研和实地调查等方法,通过在中国知网、新疆政府网和喀什网等网站对精准扶贫少数民族地区等网站进行搜索,获得了与本论文有关的文献资料。自习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这一重要理念之后,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相关研究较少,多数为期刊,硕博论文就更加缺乏。通过对资料和文献的梳理,认为现阶段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一)从理论角度对精准扶贫的研究

主要对精准扶贫在重要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下的扶贫现状及措施方面进行研究。莫光辉(2017)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探讨发展理念与扶贫实践的契合路径,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政策在执行实践时需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价值向导,使扶贫理念、模式及方法的创新发展为精准扶贫在新的发展时期提供了向更高层次跨越的可能性;其次绿色可持续扶贫发展是精准扶贫的必然要求;再者,精准扶贫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治理的多维视野的统筹,实现了政府与社会多元互动、构建国内国际交流平台。姬咏华和王洪杰(2018)认为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能够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贫困治理的精确化,使精准扶贫考核监督体系能够得到极大完善,并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平衡、包容、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格局。黄顺君(2017)认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一带一路战略之中具有精准扶贫区域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同时也面临自身固有的精准扶贫的劣势和短板,如精准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精准脱贫能力低、精准社会保障事业滞后等。巫德富(2017)认为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十三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为产业精准扶贫提供了理念指引。其中,创新是精准扶贫的引擎,协调是产业精准扶贫的催化剂,绿色是产业精准扶贫的动力,开放是产业精准扶贫的加速器,共享是产业精准扶贫的最终目标。赵武(2015)认为在新常态下的创新扶贫工作是对传统粗放式扶贫的颠覆,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进行定向分类,找准原因及需求,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运用合规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逐步构建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胡建元(2018)认为在新经济形式下,中央适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从供给端发力,通过促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增大有效供给,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给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提供了新思路,能够激发贫困区自我发展内生源动力,形成政府、市场、社会扶贫资源充分联合的集聚格局,达成贫困人口-资金=资源-市场的链条式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产生精准扶贫力度的乘数效应。祝慧、莫光辉和于泽坤(2016)等认为新发展理念与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政策导向、过程导向和路径导向方面存在价值契合,进一步丰富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内涵。

主要对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背景、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进行研究。周建鹏(2016)针对南疆四地州贫困问题现状的考察,为推进其精准扶贫提出了完善扶贫瞄准机制,摸清地区贫困人员基本情况,对所有符合贫困标准的人员要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力求国家扶贫资金精准到人、扶贫项目精准到户、扶贫政策精准到村。根据各地州不同资源禀赋,探索具有地方优势的产业结构。提高扶贫资金利用效率,扩大资金投入范围及力度,资金使用更加贴近民生需求,强化资金使用监督。

(二)从实践角度对精准扶贫的研究

通过调查某个民族市、县、乡的扶贫现状,总结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意见。如通过对新疆巴里坤自治县贫困现状及致贫原因的分析,2016年巴里坤县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对提前脱贫的乡镇和贫困村实施激励措施,在巴里坤县脱贫摘帽后继续巩固和提高脱贫成效。宋剑祥(2018)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挂包帮定点帮扶对象—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小坝村为例,通过进村入户,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和实地查看,调查了小坝村精准扶贫攻坚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效,并就进一步做好小坝村精准扶贫攻坚工作提出相关对策。向渊(2017)针对恩施州的实际情况,各金融机构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积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来促进本地区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的发展。通过对恩施州金融精准扶贫体制机制创新的经典案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给恩施州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王娜(2017)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寻甸县鸡街镇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根据实际情况探析鸡街镇的发展之路,切实寻找鸡街镇脱贫摘帽的方式方法,并且可以在全县十个乡镇进行复制开发,对于全县的扶贫工作都具有积极作用。赖武在对稻香县香格里拉在优化精准旅游扶贫环境建设和受益机制方面的做法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精准扶贫的少数民族地区民宿特色旅游村镇三条建设路线,即产业路径、组织路径和获益路径。

主要探究某个具体精准扶贫的模式及路径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影响。郭小卉、段胜英和冯艳博(2019)等人以河北化隆县“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模式为例,指出其有效降低了贷款风险,破解了金融机构扶贫参与动力不足的问题。该模式以政府为主导。以小额贷款驱动产业发展为脱贫路径,以小额贷款风险防控为核心,提供了一种可借鉴、可复制的金融精准扶贫创新模式。丁明霞(2015)认为文化上的贫困严重影响着区域经济与生产现代化进程,区域经济的发展要以本地居民的文化素质的整体提升为支撑,而喀什大学图书馆作为南疆区域最大的文化科技资源库,在参与地区文化精准扶贫工作中通过建立文化科普基地。开展全方位知识讲座活动和指导学生研究民族文化等来发挥出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在文化扶贫工作中的作用。杨海燕(2018)从金融精准扶贫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具体贫困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定制化地为其提供精准扶贫帮扶来促进贫困群体发展,让金融工具和产品可以有效地激励贫困群体进行自我发展和完善,将“输血”变为“造血”,为实现可持续性的减贫奠定根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