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林龄鹅掌楸人工林根际土与非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变化特征文献综述

 2022-07-22 12:07

林木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生物学性状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在阐述了土壤的生物学概念及特征上,通过进一步分析、比较了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在时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分布变化规律,探讨了根际与非根际两种不同情况下的土壤生物学性质,并最终提出了结论与建议,对林业的发展以充分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根际土 非根际土

1 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

土壤圈(pedosphere)是指覆盖于地球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 土壤所构成的土、水、气、生、岩圈层的连续体[1]。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保障人类 食物与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植物生存载体的土壤营养状况和健康程度对植物生长和人类生活环境的 提升有着明显的影响[2]

1.1 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概念及特性

根际是指植物根系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独特的微生态环境,也是植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场所[3]。所以,根际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的微生态环境。在理化和生物特性上不同于原土体的特殊土区,是水分和矿物质进入根系参与生物循环的门户,是根系自身生命活动和代谢对土壤影响最直接、最强烈的区域[4]。目前,詹媛媛等[5]对于干旱荒漠区不同灌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氮素的含量特征做了研究。相对非根际而言,根际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机质含量都有所提高。而土壤ph值平均降低了0.14。此外,也有关于栓皮栎、火炬松、及香蕉等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氮素特征的报道。

去除落叶层,用土壤刀从植株基部开始逐段、逐层挖去上层覆土。追踪根系的伸展方向,沿侧根找到须根部分,剪下分枝,然后轻轻抖动,落下的为非根际土壤[4]。非根际全氮含量与非根际有机碳、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邱权等[6]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总体呈现出根际高于非根际的规律,仅放线菌数量和脲酶活性出现了根际低于非根际现象。

1.2 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概念及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