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不同湿地产甲烷潜力的变化特征文献综述

 2022-07-06 16:14:49

文献综述

1.自然湿地分布与甲烷排放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水体与陆地之间的生态交错区,是全球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域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遗传信息数据库。湿地覆盖全球陆地面积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有“地球之肾”之称。同时,湿地是最大的甲烷(CH4)自然排放源,年排放量大小为153 ~ 227 Tg ,占全球天然CH4平均年排放量的 62%[1]。湿地系统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在净化水质、改善流域微气候、碳的固定和存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为了应对人类活动导致的湿地结构和功能退化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新建和修复湿地,全球湿地CH4甲烷排放机理及排放过程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而相对来说沼泽湿地、河流、湖泊等淡水生态系统的甲烷排放还鲜有报道。

中国湿地总面积达 5360.26万公顷,位居世界第四。我国国土面积辽阔,自然环境区域差异显著,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我国湖泊众多,全国有2759个1km2以上的天然湖泊,总面积为9.1times;104 km2以上[2]。许凤娇等[3]人根据全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将我国湖沼湿地划分为6个大区,分别是东北山地与平原地区、东部平原地区、蒙新高原地区、青藏高原地区、云贵高原地区和华南沿海地区[4] 。而湖泊湿地是重要的甲烷排放源,其每年向大气排放的 CH4也达到了8 ~48 Tg。 Bastviken等研究发现,湖泊的面积、水深以及营养状态等性质都与湖泊湿地的CH4量显著相关。

2.研究区概况

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中湿地生态系统保存最为完整的区域为泗洪洪泽湖湿地公园。目前洪泽湖及其周边生境多样,有湖泊、池塘、河流、沼泽、林地、滩涂等多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生态系统保存完好,生物种类丰富,主要有浮游植物165种,水生高等植物81种,浮游动物91种,底栖动物76种,鱼类67种,鸟类194种[5][6] 经调查发现,洪泽湖主要植被类型有芦苇群从、荇菜群丛、马来眼子菜群丛、荇菜 马来眼子菜群丛、荇菜 苦草群丛等[7] 。洪泽湖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湿地,它不仅是周边地区的重要水源,而且在蓄水防洪、调节区域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洪泽湖区的湿地生态系统部分已被围垦,人为的围网养殖导致了湿地植被遭受破坏,湖泊的面积和容积缩小[8]

洪泽湖在自然和人工调控的相互作用下产生水位波动。刘伟龙等人认为水位波动可以影响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从而对植物的演替产生重要影响。洪泽湖水位的频繁剧烈波动,是造成水生植物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7]

3.湿地甲烷产生及甲烷排放

湿地是甲烷的主要来源,湿地的甲烷排放是土壤中甲烷产生、氧化和传输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作为湿地甲烷排放的第一步,甲烷产生在整个综合作用中尤为重要。目前,国外开展了诸多针对甲烷产生、氧化及传输过程方面的研究,而国内相关领域研究成果较少[9][10] 。因此研究产甲烷潜力及甲烷排放机理可以为深入理解甲烷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